本报记者 王金强 本报通讯员 毕雯
3月5日,执法人员接到举报后,在运河经济开发区某村端掉一个黑心棉窝点,查获200床黑心棉被和半吨材料。执法人员随后又带着黑心棉被到工地教农民工辨认黑心棉。
现场>>
粉碎布条的扬尘呛鼻
德州市纤维检验所执法人员近日接到举报,称在德州市运河经济开发区某村,有人在隐蔽的民房内加工黑心棉被。
经过摸排和走访后,3月5日,德州市纤维检验所执法人员决定端掉这个加工黑心棉的窝点。5日早上,执法人员来到德州市运河经济开发区这处民房旁,还未靠近,就闻到一股浓浓的刺鼻味,民房外的空气里漂浮着粉尘类的漂浮物,比较呛人。
为了不打草惊蛇,执法人员把车停在附近的隐蔽处,打扮成过路的人,暗自观察民房内的动静。“房内传出‘轰隆隆’的机器转动的声音,确定无疑,里面正在进行加工黑心棉”,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当时现场的情况,几乎可以确定这是典型的黑心棉加工窝点。
透过门缝,执法人员观察到,民房内有五个人在忙碌着。有四名男子正在铺料,一名女子正在做被子。
查处>>
收缴200余床黑心棉被
摸清情况后,执法人员立即行动,直扑进去。见到突然出现的陌生人,加工人员顿时傻了眼,没想到这么隐蔽的地方还能被找到。
“房内几台机器正在加工棉被,棉絮呛得人睁不开眼。”执法人员说,他们现场检查发现,原料中掺有大量的黄色、黑色等废旧棉絮,生产的棉被上没有任何厂名、厂址、原料成分等标识,涉嫌严重质量问题,随即勒令停止加工,并对加工出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原料、生产设备等进行了封存。
而现场的加工人员见状,竟借机都跑了。执法人员说,这些黑心棉加工户大都是外地人,被查后往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经现场清点,执法人员发现,该黑心棉生产窝点内,涉嫌质量问题的黑心棉被有200余床,黑心棉加工原料0.5吨,执法人员随即将这些黑心棉收缴。
“开春后,各大工地上开始施工了,过来务工的农民工也多了,他们对棉被需求比较多。”执法队员告诉记者,根据以往的经验看,这些黑心棉加工成的被子都流向工地、学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