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岭一富豪在本月初,斥资600万元为亡母办了一场风光大葬。坊间议论纷纷,或曰其奢华,或曰其张扬,或曰其损害公共利益。
在我看来,此场葬礼最值得关注的是其借用当地一学校做吊唁场,该日为3月4日(周五),应为正常的教学日。葬礼是否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还有,一眼望不到头的出殡队伍堵塞交通到何种地步,具体给当地居民出行造成何种影响?当地的交管部门是如何对待此事的?至于花钱多少,那是富豪自己掏银子,不宜做简单的道德评判。
对富人,中国许多平民心态很复杂,概括起来就是“羡慕嫉妒恨”,“为富不仁”似乎就是富豪天生的标签。所谓的“仇富”心态并不表明多数中国人天生是红眼病,而是对现实中许多人财富取得方式和使用方式的不公正、不文明的一种愤怒。“仁”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一种美德,仁者,爱人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殊为不易。让为富者“仁义”,我认为是一种很高的要求,旁人未必有这种资格。但是,要求为富者不作恶,这是底线要求。
单就花巨款葬母而言,我觉得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里长大的人,倒是可以理解。在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里,实现孝道的重要方式,是显亲扬名,是光宗耀祖,是对尊长生前厚养死后厚葬。以礼仪支撑的儒家伦理很重视丧仪,一个人葬礼的隆重与否,几乎是对一个人一生的评价。
中国人认为死者为大,古代出嫁的花轿和出殡的队伍碰面,花轿也必须为棺材让路。这也是为什么在农村那种传统文化保留相对多一些的熟人社会里,办丧事请和尚念经、放炮竹、锣鼓喧闹数天,多数人能忍受。但这种风俗搁在城市里,显然就不合时宜了,因为城市的管理和运转与农村完全不一样,其分工更细更专业性,而整个系统相互依赖性更强,也就是说“蝴蝶效应”更大。在农村送葬队伍占据一条大路,影响的不过是几个路人或者来往的牛马,而在通衢大都里,挡住一条主干线半小时,就可能使一个街区瘫痪。
对富豪巨资葬母,我以为应从传统和现代两个维度来分析。就传统价值观而言,富豪花自己的钱给母亲办风光大葬,属于“显亲”,不应受到太多的责备。而以现代人的眼光来分析,着重要看他这样做究竟损害公共利益到何种程度?在办丧事这种情形下,给公众带来一些不方便,底线在哪里?公权力有没有为其损害公共利益推波助澜?
(作者 十年砍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