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机场,高呼“回家真好”
“2011年2月27日。
早晨9点零3分,首批300名利比亚归国工友们,面带惆怅、笑容和激情,慢慢地走出了首都国际机场,中建公司领导及各地劳务公司人员为他们送上了热烈的掌声和拥抱。
鲜花,无处不在!由于利比亚政局动荡,为确保大家的人身安全,在利比亚劳务及工作人员不得已全线撤离。当众多的归国的工友们,走出首都机场大门,第一句高呼就是‘回家,真好’。”
这是临沂苍山一名劳务工作人员于27
日到达首都国际机场准备接利比亚撤回务工人员时,被机场上的气氛所感染,写下的见闻。他就是苍山县富民劳务合作有限公司的姚道国。
他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他所从事的劳务公司就开始与中建八局合作,向利比亚输送建筑技术人员。当年输送了20多人,2009年输送了126人,到2010年又有将近20余人来到了利比亚。“他们大多与建筑公司签订了两年的合同,到利比亚发生动荡时,苍山县经由富民公司输送的务工人员还有49名滞留。”
这40余名务工人员的生活如何?安危如何?时刻牵动着家乡人的心。姚道国告诉记者,接到上级有关指示后,他和一位同事便分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上海机场负责利比亚务工人员的接机工作。
3月1日上午9时,由苍山富民劳务合作有限公司负责接机的苍山最后一批利比亚务工人员抵达北京。经历了异国的动荡和长途跋涉之后,这群苍山人看见姚道国仿佛见到了最亲的人,他们纷纷聚拢在姚道国的身边,击掌为庆,喜悦、激动、感恩……浓浓的情感笼罩着他们,让姚道国久久不能忘怀。
在利比亚,工地曾遭数次抢劫
李毫伟是这首批回到临沂的苍山务工人员之一,10日记者见到了安全抵达临沂的他,谈起利比亚归国之旅,李毫伟至今仍感慨万千。
那是2009年的3月8日,他与苍山的工友一起,乘坐飞机抵达了利比亚,在中建八局四公司第五项目部的工地上,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外出务工生涯。第一眼见到利比亚,没想到竟然是这么荒凉。整个国家的三分之二都是沙漠!但是工地上的饮食也与故乡没什么两样,生活过得很平静。
今年的2月17日,利比亚的局势开始动荡,李毫伟和工友们也感受到了紧张的局势。夜间休息时,经常会听到枪声。2月19日,土木公司的5个职员去买菜,没
想到遭到了动乱分子的殴打,由此工地开始戒严,停止了正常工作,不准务工人员外出,并加强了巡逻。
虽然如此,李毫伟所在的工地仍遭遇了数次抢劫。2月20日,建筑公司领导传来指示,要求务工人员们一要保护好护照,另要保护好粮食。为此,李毫伟与工地上的200余名工友一起开始了“粮食大转移”。没想到,这一过程中他们还是遭遇到了前来抢粮的动乱分子。“还好我们人多,把前来抢粮食的动乱分子给赶跑了。”苍山工友公育财告诉记者。
几次动乱分子的抢劫均是有惊无险,但每晚夜空里不时发出的枪声、还有动乱导致的大面积停水,让苍山工友们感到了动乱下生活的艰难。
为了省水,他们不得不放弃洗脸、刷牙、洗澡,甚至吃过饭后,碗筷都不舍得用水来冲刷。
转机出现在那一夜,那是利比亚时间2月22日下午3时,当工友们聚在一起收看中国国际频道新闻时,亲耳听到了胡总书记和温总理要求有关方面迅即采取措施,保障驻利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批示。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流泪了。时隔多日,当李毫伟再次向记者述说当时情景时,他仍然哽咽了,“男儿有泪不轻弹,但那种感动让我们每个人都忍不住了。”
第二天凌晨3点钟,撤离工作就开始了。这真是让李毫伟没想到,没想到感动来得那么突然,没想到撤离随后而来,竟如此迅速!
回来的路上,几次感动得流下眼泪
然而,接下来的万里回家路,竟让李毫伟遇到了更多的想不到。
公育财说,当时撤离非常紧急,为了不引起动乱分子的注意,他们选择了利比亚人进入梦乡的凌晨3点钟,并且不带任何行李,轻装简从向班加西市的班加西港口进发。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在班加西港口等待他们的是从希腊出发的两艘豪华客轮。2月23日夜8点钟,公育财与李毫伟顺利登上了国家租用的希腊籍客轮。“登上船后,我才感觉心里压的大石头终于不见了。”公
育财说,那一刻他再也支撑不住,于是找了客轮的一角,一觉睡了7、8个小时。
经过14个小时的航行,24日,李毫伟与同行的苍山务工人员一起抵达了希腊克里特岛。“没想到我们下船的场面那么隆重,当时岛上等待着很多的记者,他们见到我们后,一直忙着为我们拍照。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记者们,我的眼眶又红了,差点流下眼泪来。”李毫伟说。
接下来在克里特岛的住宿生活让李毫伟及工友们又一次感受了“想不到”。“在岛上,我们住在度假村
里,两人一屋,条件非常好,吃的是西餐。什么牛排、羊肉、鸡肉一应俱全,每天都是自助餐。”公育财说。
2月28日,李毫伟与工友们接到了回国的通知。当日下午2时,他们登上了归国的专机。经过了8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就要降落了,李毫伟通过窗口看到了遍布城市的、熟悉的汉字,他马上意识到,“到家了!”一阵强烈的喜悦,袭上心头,工友们也都拍着手掌,机舱里响起一片掌声。
于是出现了3月1日姚道国接机的那一幕。
衷心感谢我们的祖国
在北京,用过早餐后没多久李毫伟和工友们便乘上了回乡的客车。李毫伟和工友们难掩兴奋之情,在车上向姚道国讲述着利比亚发生的事情。然而,姚道国知道,对李毫伟来讲,这喜悦的回家之路也将为他开启另一扇情感之门。
李毫伟在利比亚工作两年了,两年来家人为使他安心工作,家里发生的一些大事,都被隐瞒了。当客车在苍山县大仲村镇的西辛庄停稳后,李毫伟回到了家,见到了妻子和孩子。他兴冲冲地拿出从北京带回来的烤鸭,一切两半,拿起另一半就要去看看老母亲,然而此时妻子抓住了他的手说,“别看了,已经走了。”
听闻此言,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飞奔向老母亲的住所,扑通跪在老母亲的床前,重重地磕起了头。“母亲是去年腊月十七去的,距离我回来也就
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差这么点时间了,没能在她床前尽孝感觉很遗憾,也很愧疚。”谈起回来后,突遇母亲去世,李毫伟仍然要忍不住流下眼泪来。李毫伟的母亲如果健在,得知儿子顺利从利比亚脱险回到故乡也将是非常欣慰的。顺利的大撤离伴随一波三折的人生况味,让李毫伟的利比亚回家之路非常耐人寻味。
在采访的最后,李毫伟和公育财告诉记者,从利比亚归国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祖国,让他们感到了由衷自豪。难忘利比亚动荡中的坚守,更难忘的是强大的祖国向他们张开了温暖的怀抱,让他们及时脱离了险境。“在利比亚的工地上,还有好多孟加拉的务工人员,他们至今仍然陷在动乱的局势中。”
本报记者 李欣洁通讯员 许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