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科毕业后他选择“回炉再造”
两年后,他成为一名技术能手且留校任教
  • 2011年03月11日 作者:
  • 【PDF版】

    江锡利(居中男子)在车间内和老师切磋技艺。

    文/片 本报记者 王海龙

    江锡利,一位专科毕业生,因为在外颠沛流离如候鸟般的打工烦恼,决定重回技校学技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他通过技校里的艰苦磨练和实践,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成长为一名熟练的技师。现在,他因为表现优秀已经在山矿机械厂技工学校留校任教。

    大学三年,换来一纸专科文凭

    “高考报名时,就想着大学毕业后能找份好工作,稀里糊涂地和同学们一起选择了数控加工专业。”2005年,19岁的江锡利从嘉祥县萌山中学毕业,因为学习成绩一般,江锡利对于自己的“大学梦”没有过高期望。

    2005年9月,江锡利走进了省城某学院的大门。所谓的大学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三年的时间飞逝而过。2008年6月,江锡利和同学们接到了学校的实习通知,通知单上除了济南的两家机械企业,更多的是南方的一些民营工厂。

    “当时感觉特别突然,因为三年的大学生活太安逸了,生活费都是家里供给,考试也是走个过场,唯独没有想到毕业那一天该怎么办。”离开学校让江锡利感觉无依无靠,“就像断奶的孩子”,不善言语的江锡利这样告诉记者。

    揣着一张专科毕业证,江锡利没有接受学校的推荐安置,而是单枪匹马来到举目无亲的苏州。他想自己出去闯一闯。

    打工半年,重新回到技工学校

    那一年的夏天特别热,江锡利记忆深刻。

    在烈日下奔波了一个星期后,江锡利应聘到一家名为恒荣精密机电的电子类企业。每天就是编程、图纸打印等简单的工作,很少加班,工厂管一顿中餐。每个月能有2000元的报酬,但生活成本太高,除去租房和吃饭外,兜里基本上所剩无几了。

    专业知识欠缺时的自卑,日复一日机器人般的乏味工作,半年的打工生活让江锡利的青春梦想彻底破碎。2009年春节,返回家乡的江锡利利用几天的假期,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在外打工的经历和压力,让江锡利倍感技术对于自己的生存有多么重要,

    “还是要好好学技术,多锻炼成为熟练工,这样到哪里打工都能混口饭吃”。

    机缘是如此巧合,江锡利没有想到,一张简单的招生简章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之路。春节期间,江锡利听说山东矿山机械厂技工学校数控专业高级班招生,他立即来到学校仔细读了几遍招生简章,并实地参观了实践基地以及教学环境。

    思考多日后,江锡利决定重回学校锻炼自己。这个想法受到了家人的反对,“已经上过三年大学了,再回技校读书,让邻居怎么看我们家,你这三年的大学不是白上了吗?”

    顶着重重压力,倔强的江锡利自己背着铺盖来到了山矿机械厂技工学校。

    入学半年,技能大赛上拿大奖

    坐在技校的教室里,江锡利更加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虽然与同学们相比,自己大了几岁,江锡利却没有任何不好意思,而是将所有的压力都变为了学习的动力。

    看不懂设计图纸,江锡利就一遍遍地请教老师;加工零件有丝毫差距,他就一遍遍地在车床前训练。半年多如饥似渴的理论学习和早起晚睡的车间操作,让江锡利从一名稚嫩的实习生逐渐成长为一名熟练的操作工。

    开学第一个学期末,山矿机械技工学校接到了全市技工学校技能比武大赛的通知。经过层层筛选后,进校刚刚半年的江锡利从几百名学生中脱颖而出,代表山矿机械技工学校参赛。紧张而激烈的比赛过后,江锡利凭借娴熟的手工操作在数控加工组拔得头筹。

    “很难相信刚刚锻炼了半年的他,加工出的零件比某些企业的高级工还要精密,精确度可以用毫米去计算。这个大龄学生将来肯定是个技术能人的苗子……”山矿机械厂技工学校乔守斌校长对自己的得意门生大加赞赏。

    果然不出所料,到2009年底,江锡利因为表现优秀,获准一边在校学习,一边在厂里工作。进入山矿机械厂车间内,和其他工人一样工作,这让江锡利对于自己的未来更加充满希望。“他操作车床的熟练程度,看起来比我这个进厂五年多的职工都利索”,曾经和江锡利在一个车间工作的陈明这样评价他。

    返校充电两年绝对值!

    8日上午,本报记者前去采访时,江锡利正忙着整理自己的各类材料。原来,他正在准备申报高级技师。“听老师们说,我这个年龄申报高级技师的还是比较少的,可能因为经验等方面不会成功,不过我还是要长长见识”,江锡利笑着说。

    更令江锡利高兴的是,去年底,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优秀教师,江锡利有了和一些本科院校毕业生同场竞技的机会。经过激烈的角逐,江锡利从参加考试的二十多个学生中胜出,他编制的程序、做出的零件,都比别人略胜一筹。

    乔守斌校长告诉记者,他们在考试之前也没有想到一个专科生能胜过本科生。但是,当走进车间进行实际操作时,监考老师才发现江锡利的操作确实有不少过人之处。最后,由车间工人、学校老师、社会专家等人组成的考试小组,一致投票录取江锡利。

    “我对自己当年做出的决定一点都不后悔,如果没有重新返校学习的这两年,我现在可能还和我的同学们一样,还是一名普通的操作工人。多学这两年绝对值得,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对当年的选择,江锡利很庆幸。

    “毕竟,技术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这都是经过长期的练习和实践逐渐成熟起来的”,江锡利最后用《卖油翁》里比较经典的一句话来形容自己,技术活没有别的,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科毕业后他选择“回炉再造”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