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看到的日本
  • 2011年04月01日 作者:
  • 【PDF版】

    日本“3·11地震”发生后,本报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赴日采访。历时8天,他们回到晚报,又开始了一如既往平淡而紧张的工作。那么,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日本?作为责任编辑我向他们约稿并告诉他们:文字不要多,写你们印象最深的一个点……

    距离,很近很近

    3月18日,日本广岛。一位日本女孩走进咖啡厅坐定,身上的衣服“madeinShanghai”。 

    她叫表织江,27岁,韩裔日本人。和其他日本人不同,“我有很多中国朋友,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她的汉语很少有停顿,对于如此长的复杂中文句式,她驾轻就熟。 

    这一切得益于她在北京语言大学四年的学习,这四年让她彻底喜欢上了北京这个城市乃至中国。当时在她的班里,不同肤色的年轻人,尝试着学习中国汉字的一撇一捺,以及汉语朗诵的抑扬

    顿挫。她在中国认识了一位男生,由此开始了一段青涩的跨国之恋。虽然无果而终,但她依然乐于回忆。 

    表织江说,我们努力感受现代的中国,内心深处意识到中国距离日本是如此之近。这里的“近”,不仅仅是地理和空间的表象描述,还有文化,还有性情。 

    记者 董钊

    关注淡定与自尊

    到日本采访,我最关注的就是看看在国难之下,日本人能否保持应有的自尊,还关心日本的年青一代,如何对待国家、民族、未来、中日关系等重大命题。

    我的感觉是,日本同龄人的思想比较多元化,有的

    关心国家大事,有的追逐时尚和新潮,对国难不是很热心。在东京、广岛和大阪的街头,我看见一些年轻人行动起来,积极为国家赈灾以及灾民捐款,但不如想象中热情,也不如在汶川大地震后,中国青年群体中迸发出来的爱国热情来得更强烈。对于这个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国家,如果这次地震能够“震醒”更多日本青年对国家前途的关注,对这个邻居本身来说是一件好事。 

    日本的女人在国难面前保持淡定。在街道、机场、新干线,可见大批妇女背着婴儿和行李逃难。不由得发生这样的联想:同样的背景下,中国女性能够保持这样的淡定吗?

    记者 乔显佳

    他通读《毛泽东选集》

    从小受“爱国教育”影响,学日本侵华历史,看中国抗日影片,以至于一提日本就想到“鬼子”这个词,没有一丝好感。 

    这次的9级地震、巨大海啸加上无法控制的核泄漏,使日本陷入一场灭顶之灾。这对于像我这样普通的中国民众来讲,说实在话,心里并不那么沉重。作为一名记者,我赴日本采访,日本给我的初印象是:登飞机的时候,青壮男子会自动站在一旁,让妇女、老人和孩子先登机;司机临时在路边停车不锁车门,他们很少遭遇盗窃;没有人横穿马路,车辆也会非常礼貌地避让行人;在禁

    烟区,无人抽烟,也没有人在马路上边走边抽。

    在原子弹爆炸过的广岛,一名70多岁的日本老人告诉记者,他渴望和平,在二战期间,很多像他一样渴望和平、反战的日本普通民众被当地政府抓进了监狱,他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他通读了《毛泽东选集》,他对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经济的姿态表示赞同,他很想来中国,去南京大屠杀的地方哀悼逝者。

    灾难发生后,民众是最大的受害者,而可悲的是,政府考虑的并不是民众安全问题,而是政权的巩固,政府隐瞒信息,民众所能做的就是上街游行。

    回国之后,我明显感觉到,对日本民众,不能与政治捆绑在一起。

    记者 鲁超国

    “核”,让他们进退两难

    在日本采访的8天时间内,我感觉地震对于日本人来说像家常便饭一样。可以说,地震,是日本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日本的建筑优先考虑防震,生活中有防震的物资储备,社会的各个组织也定时组织居民参加防震减灾培训。对于防震知识,每一名民众堪称专家。 

    这次地震导致海啸尤其是核灾难,对很多日本人来说非常恐怖,可以勾起很多人对60多年前核爆的痛苦回忆。我看到,很多日本人经历了大地震刚发生时的“淡定”,到后来“不淡定”,再到核灾难失控之后的“恐慌”。对有的人来说,表面的淡定其实显示了内心的无奈。对“核”,日本人又爱又恨又怕,我相信这个极度缺乏资源的国家,在灾后会有一系列的国策、政策出台,从深层次影响该国社会以及对外关系。让我们拭目以待。   记者 左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错了就改
我们看到的日本
遛猫
一张罚款单
水晶鞋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