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下车间:妇女增收企业增效
  • 2011年04月01日 作者:
  • 【PDF版】

    泽库村乡下车间的农村女工正在缝制家纺产品。

    文/片 本报记者 许君丽

    文登市素有鲁绣之乡的美誉,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家纺产业已经成为该市的富民工程。但是随着家纺产业的迅猛发展,招工难、用工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而与此相对,农村却拥有大量妇女剩余劳动力。文登市妇联探索推出了“当村企红娘、建乡下车间”活动,创出一条促进妇女增收、企业增效的新路子,农村大嫂跨出家门进厂门,坐在缝纫机前当上了工人,企业不愁找不到工人,还节约了成本,乡下车间就这样应运而生。

    农村妇女家门口“淘金”

    3月18日,记者在文登市泽库镇泽库村的乡下家纺生产车间里看到,为了能在月底前按照订单准时交货,40余名农村妇女正在加紧赶制万余件被套。“工厂办到了家门口,上班、收拾家务、农活都不耽误,每个月能挣一二千块钱呢。”今年48岁的徐英春是文登市泽库镇泽库村人,丈夫在当地冷藏厂开车,每月工资并不高,女儿正在上大学,每年学费、生活费等加起来将近2万元,加上平时的一些生活开销,对这个三口之家有不小的压力。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2005年,徐英春走进了村里的乡下家纺车间,从一个学徒开始,一步步成为骨干,去年靠缝纫便挣了18000多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泽库村家纺车间是云龙绣品的乡下车间,眼下,车间里有90多名女工,都是附近几个村的妇女,车间的设备和货源都是家纺企业提供的,她们主要是进行缝制、机绣等工作,工资根据每个人的工作量记件核算,干得多拿得工钱自然就多。“一般每个月能挣1500多元,农闲的时候来干点活,挣点钱补贴家用,确实是件好事。”徐英春笑着说。

    企业车间开办到乡村

    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文登家纺业一直受“招工难”困扰。眼下,文登市共有家纺企业和业户4150家,形成了以艺达、云龙、芸祥等龙头企业为支撑,众多民营家纺企业簇拥的集群式发展格局,劳动力需求非常大。而离文登城区较远的许多农村妇女尽管有一定的闲暇时间,但因为家务缠身无法离家进城打工。为解决这一矛盾,2005年,文登市妇联发动农村妇女进城进厂务工,由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负责交通费用,先后为万得、云龙等输送妇女劳动力1200多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妇女进城务工的种种不便逐步显露出来,如早出晚归、耽误农活、照顾不了老人孩子等。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文登市妇联及时转变思路,主动联系协调家纺企业将车间开办到乡村,采取“村居出厂房、企业上设备、妇女当工人”的模式,变农村妇女进城务工为送就业下乡,让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泽库村乡下车间负责人侯志芹告诉记者,泽库村是乡下车间的首个试点。2005年,泽库村“两委”拿出20多万元,整修闲置厂房24间,组织90多名妇女进厂务工,并考察推荐了管理人员。经过五年的发展,泽库村乡下车间的生产管理日益完善,职工工资不断增长,共创造产值9000万元,工资总收入360万元。“去年,从我们这个车间生产的产品就有100万多件,工资总收入60多万元。”

    乡下车间遍地开花

    文登市妇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泽库村试点工作的成功,为乡下车间的设立开了个好头,妇联随后便组织镇村妇女干部和部分家纺企业负责人到泽库村参观,推广成功经验。同时,在全市进行深入调查,对有条件、有意愿开办乡下车间的村进行了逐个登记,帮助村里与企业进行沟通对接。对达成合作意向的企业、村,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搞好协调服务,协调村里整修厂房、减免或适量收取房租,组织招收工人。一方面协调企业搞好设备安装、工人培训、货源配送和工资的及时发放等;另一方面节省了企业成本,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对文登家纺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记者从文登市妇联了解到,从2005年开始到现在,由妇联组织牵头设立的家纺乡下车间已有54个,吸纳农村妇女劳动力3000多人,人均年增收8000多元。如今,全市80%的村设有家纺车间、加工点,45%的农村家庭受惠于这一产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村妇女的就业途径,实现了增收致富。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下车间:妇女增收企业增效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