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铺往山顶的“心灵之路”
  • 2011年04月01日 作者:
  • 【PDF版】

    陈希昌老人正在回忆当年的苏家崮战役。

    山顶上,200多位无名烈士长眠,但崎岖的山路却让扫墓人望而却步……

    2011年1月10日,在平邑县郑城镇苏家崮的山脚下,冯纪永的挖掘机正式动工了。

    从那天起,冯纪永的挖掘机从山脚下一点点向前推进,每天几百米山路。到3月20日,土路已经基本通到了山顶,长达3公里,花费20多万元。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冯纪永说,他希望路可以一直通到那些烈士的坟墓前,而且明年能给土路铺上水泥路面,再通上水电,修建一座烈士纪念馆,让那些前来扫墓的人不再在山脚下“望而却步”。

    曾经200多位无名烈士战死于此

    苏家崮位于平邑县郑城镇,在平邑镇南29公里处,面积2平方公里,海拔498米,四周地势奇险,陡崖峭壁,只有北门和南门两条山道,山顶较为平坦。1941年,苏家崮战役就发生在这座山上。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有200多位八路军战士壮烈牺牲。战后,在苏家崮山顶、木头崖等地,共找到烈士遗体118具,另有生死不明者122人。

    3月20日上午,登上苏家崮山顶,今年已经81岁的陈希昌老人回忆起当年的那场战斗,至今记忆犹新。陈希昌老人说,打那场仗时他只有十几岁,在那场战役中,战士们先用火力和手榴弹杀敌,后来子弹打光了就同敌人拼刺刀,持续到下午3点左右,战斗才基本结束,大部分战士都在同敌人的肉搏中倒下,有的更是抱住敌人滚下40多米深的山崖,全部壮烈牺牲。第二天,当他和村民一起打扫战场、清理烈士遗物时,看到漫山遍野都是战士的残躯断肢,有的弹孔遍体,而抱敌跳崖的战士更是血肉模糊。

    如今扫墓上不了山决意要修路

    冯纪永说,正因为苏家崮有着这样的历史,这么多年来,每到清明节前夕,都会有些部队的军人前来扫墓。因为长期居住在山脚下,他曾见过许多外地扫墓车辆停在山脚下,很多军人站在山下却无法上山,最后只能派几位代表上山代为扫墓。

    苏家崮一共有6个自然村,1997年时,冯纪永承包了其中两个自然村的山;2010年,他又承包了剩下4个自然村的山。

    2011年1月10日,在酝酿了五年的修路梦想后,冯纪永的挖掘机正式动工了。

    平坦的地方一天能修几百米山路,陡峭的地方就放慢些速度。

    冯纪永说,两个多月来,他紧紧慢慢,一共修了3公里的山路,现在土路已经基本通到了山顶。

    在冯纪永的计划中,4月5日之前,路还要继续往前修,一直修到烈士的坟墓前,全长4公里左右,保证清明节前来扫墓的人可以全部将车开到山顶,亲自到烈士坟前,为死去的无名烈士献一束花。

    然而,冯纪永说,这还仅仅是开始,在他的设想中,明年还要给土路铺上水泥路面,给山顶通上水电,再修建一座烈士纪念馆,建成真正的苏家崮红色教育基地。

    修了3公里路花了20多万

    建成苏家崮红色教育基地是冯纪永的一个梦想,采访中他说,自己没有文化,13岁便辍学外出打工,到现在近40岁,他最大的遗憾不是读书不多,而是没当过兵。

    冯纪永说,从小时候起,他就经常爬上苏家崮,到烈士的坟前看看,在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和部队的距离最近,所以不管别人怎么看,他一定要修这条路。

    在与冯纪永的交谈中得知,他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为了修建这条通往苏家崮的山路,冯纪永目前资金周转遇到一些困难,之前修建的3公里土路,花费了20多万,而这点投资还只是个开始。

    在许多村民的眼里,冯纪永现在遇到的困难都在意料之中,自己出钱修路本身就等于做傻事。山路陡峭难修不说,危险也大,而且苏家崮地处偏僻,前去扫墓的人并不多。只为了一年一次的清明节,为了少数前去扫墓的外地车辆,就耗费大量钱财修路,村民觉得实在不值。

    而面对村民的质疑,冯纪永并不在意。

    现在,修路工程还在继续,冯纪永最希望的是能从银行借到贷款。他说,“我可以拿自己的厂子作为抵押,可以赌上我所有的一切,也许别人认为这根本不值,但是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马峰 孟君

放大 缩小 默认
铺往山顶的“心灵之路”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