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阳:历史名人提升城市品牌
  • 2011年04月01日 作者:
  • 【PDF版】

    ▲南阳市地标性建筑“诸葛亮草庐”。

    “文化的力量”显而易见,以拥有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四圣”之称的南阳市,大打以“四圣”为代表的文化旅游牌,凭借这一厚重的人文资源,文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文化“铸魂”城市

    3月30日,古色古香的卧龙岗博物馆,挺拔矗立的巨石上“卧龙岗”三个大字遒劲有力。据了解,“卧龙岗”三字是明代崇祯年间进士、曾任户部尚书的书画家、诗人戴明说书写的。卧龙岗是伏牛山的余脉,冈峦起伏,曲折回旋,形似巨龙,所以被称为“卧龙岗”。

    徜徉其中,随处可见游客或拍照留念、或焚香祭拜,亦或注目凝望。

    趟过“仙人桥”,《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的情形,犹似在眼前。

    静谧秀丽的院落内,古木交错、花卉盈庭,翠柏丛中簇拥着一座八角攒尖式建筑,这就是闻名于世的“诸葛亮草庐”。

    “诸葛亮草庐是我们南阳市地标性建筑,我们市的市徽、电视台的台标!”南阳市卧龙岗博物馆馆长赫玉建介绍,南阳市的简称为“宛”,而草庐的外观与“宛”字相仿,诸葛亮已与城市功能紧密相连。

    闲暇之余,导游带领采访团一行观赏汉代乐舞百戏,琴瑟悠悠,歌女翩翩起舞,给人以感官的愉悦,别有一番意境。

    在这里,记者一行感受到的不仅是诸葛亮文化,更是浓重的三国文化和汉文化。

    “这里占地280亩,每年游客20万人次,可实现收入700万左右。”赫玉建向记者介绍,卧龙岗博物馆已经发展为以诸葛亮文化为核心的产业聚集群。

    “我们南阳在弘扬三国文化,弘扬汉文化这方面不遗余力。”赫玉建介绍,南阳市委市政府、文广新局、旅游局联合主办,由南阳市博物馆承办的诸葛亮文化旅游节,采取的是政府搭台、政策利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这些活动提升了南阳的知名度,推动了南阳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历史名人成为城市名片

    诸葛亮文化的发掘、利用和开发,仅仅是南阳市文化产业开发的一个缩影。

    目前,南阳市已经制定出新的五年规划,打造文化产业聚集区。将卧龙岗博物馆、汉画馆、大学文化创业区等进行产业整合,划地2.8平方公里,北到武侯路、南临唐湾路、西至北京路,东抵车站路,集中打造南阳市卧龙岗文化产业聚集区。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赫玉建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科学的规划,让卧龙岗文化产业聚集区与古城休闲区、伏牛山岳休闲度假村、南水北调干渠亲水休闲带等旅游景区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相得益彰,遥相呼应。

    “文化的发展必须辐射城市功能,树立城市品牌的同时,让老百姓感受到文化带给他们的实惠。”赫玉建告诉记者,开发南阳的文化遗产,必须注重与当代社会的结合,做到古为今用,使之为当代社会服务。要注重南阳历史文化资源与具有优势的产品的融合,在开发南阳文化品牌的同时,把文化品牌产业化。使南阳的文化资源既能从精神层面上提升南阳人的文化素养,成为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又能在物质层面上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拉动南阳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开发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南阳市注重将南阳历史文化名人及其轶事(仲景采药、张衡观天、范蠡西施泛舟、刘秀故事、三国故事等)、南阳的神话传说(盘古、牛郎织女、哪吒、重阳节等)融汇到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景点中,提升南阳旅游的文化档次和品位。因此,在南阳市都能寻找到历史或传说中名人的足迹,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并且已经深入人心,融入城市性格,成为城市名片。

    ◎“四圣”之与“三圣”

    山东临沂与河南南阳拥有同样深厚的历史积淀,相对于南阳“四圣”,临沂有“三圣”———“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和“算圣”刘洪。“四圣”之于“三圣”,共同拥有“智圣”诸葛亮,但发展之路却迥然不同。 

    南阳市的卧龙岗博物馆及诸葛亮草庐等地标性建筑,实现旅游年收入700万元,而临沂无处寻找关于诸葛亮的地标性建筑,仅存的沂南县诸葛亮故居纪念馆,却未得到有效开发。虽然制定了馆区的修缮、增建计划和扩馆规划,但因缺乏资金至今未能实现。

    论历史文化积淀,临沂丝毫不逊于南阳。近年来,临沂市充分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举办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和中国临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为依托,构筑起“春有诸葛亮,秋有王羲之”的节会活动格局,直接带动了集“节、会、展、演、赛”为一体的特色会展品牌,擦亮了“文化临沂”这张名片,进一步提升了文化临沂的城市品位。

    但在文化整合方面,南阳表现出了独特的智慧。文化产业大集群的规划就是很好的例证。

    “在南阳看到的乐舞百戏,我们也有,不但有《乐舞百戏图》,我们还有《车马出行图》、《七盘舞》,有的甚至已经编入初高中历史课本。”随团的沂南县诸葛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茂强告诉记者说,遗憾的是,这些宝贵的文物目前只是一个“符号”,而没有像南阳市那样将它们“活化”,转化为生产力。

    此外,南阳对于诸葛亮的宣传,可谓无处不在,南阳市将诸葛亮文化置于汉文化的大背景之下,更显厚重。朱茂强告诉记者,相对于“诸葛爷”在南阳的影响力,少年诸葛亮在故里的许多故事却得不到传播、利用和开发,这不得不说是一大憾事。

    3月31日,本报记者离开河南南阳,抵达湖北襄阳。襄阳在打造诸葛亮品牌以及文化产业领域取得哪些成果?襄阳和南阳在诸葛亮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有哪不同?对比南阳和襄阳,临沂做大做强诸葛亮文化品牌,路在何方?请继续关注本报报道。

    片/文 本报记者 孙贵坤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明临近鲜花价涨
绿叶菜重回“一元”行列
南阳:历史名人提升城市品牌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