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调贫困标准体现实事求是精神
  • 2011年04月01日 作者:
  • 【PDF版】

    □蔡晓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顾问、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林嘉騋日前透露,今年贫困标准有可能上调到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比2008年、2009年1196元的贫困标准提高了25%,贫困人口总数将大增,再回到9000多万甚至上亿都有可能。(3月3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上调贫困标准后,中国的贫困人口将达上亿之多,而这个数字看似不光鲜,但却可能更接近于中国另一面的真实———有人说,有两个中国:一个是GDP世界第二的富裕中国,一个是贫困人口庞大的贫困中国;两个,都是真实的中国。而如果贫困标准过低,贫困中国的一面就会被低估甚至失真。不仅令人陶醉于数字上的减贫成果中,更可能削减财政对消除贫困的投入力度。

    此次提高标准,不惮于贫困人口可能超亿的现实,就是直面贫困中国的真实,即等于承认我国尚有相当大数量的贫困人口。政府在为自己减贫的责任主动加码。而上调贫困标准作为建构新的扶贫战略的第一步,却是关键性的一步,为此我们值得为2011-2020年间的10年扶贫战略充满期待。

    中国的农村贫困标准,在1985年、1990年、1994年、1997年由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根据全国农村住户调查分户资料测定,其他年份使用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更新。1985年,贫困线的标准是人均年纯收入为206元,2007年为1067元,2009年提高到1196元。直到2008年,扶贫标准是人均年收入785元,相应贫困人口仅1479万,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贫困发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这并不真实,许多人是“被脱贫”。2009年后国家将贫困线定为1196元,贫困人口就增加到4320万,已经比之前的1479万人增长了接近两倍。今年如果将贫困线提高到1500元,高达上亿的贫困人口,将使我国成为印度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贫困人口国。从“世界上贫困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到“贫困人口世界第二”,这绝不是倒退,而是民生理念之下的绝大进步,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正如有关专家解析的,提高贫困标准导致贫困人口增加,这并不表明经济没有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没有提升,而是标准提高后,要求更严的结果。社会主义的内涵之一是共同富裕,而消灭贫困就成为政府的责任。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上调贫困标准,同时也意味着财政投入的增加,是涉及甚至上亿贫困人口的民生大事。如果这上亿人口没有幸福感,又何谈中国的“幸福感”?

    即便提高了贫困标准,按照国际上通行的人均1天1美元的标准,即折合为人民币2400元来衡量,本次标准仍旧与国际标准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也低于贫困人口第一大国印度。更何况,同样的收入水平,因为物价的因素,尚涉及购买力问题。有资料报道,2011年的白菜价格就比5年前贵了50%,如果照此计算,2007年1067元的购买力高于2011年的1500元。也就是说,这1500元贫困标准如果折合成真实购买力,较之5年前,贫困标准并没有真实提高。所以,中国的扶贫减贫之路仍旧任重道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调贫困标准体现实事求是精神
>>世风眉批
对高价墓地不该听之任之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