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子读物冲击传统阅读习惯
市民抢书热情低于往年
  • 2011年04月12日 作者:
  • 【PDF版】

    据了解,数年来,教辅类书籍成为书店销售主力。

    本报记者 吴凡 摄

    本报4月11日讯(记者韩杰杰周锦江)2011潍坊全民阅读活动8日启动,在位于高新区北宫东街的新华大厦,推出1至5折购书活动,引来不少市民前去抢购。11日,记者在读书节优惠活动现场发现,和往年大家前去疯抢折扣书的场面相比,今年冷了不少。往年一买十几本很普遍,今年逛逛走的人有不少。

    11日上午10点,记者前往新华大厦负一层,选书的市民稀稀拉拉分布在书场中,悠哉游哉。与前两年在富华国际展览中心和体育场的抢书场面没法比。记者在交款处看到,市民的购买量也大多是两三本,还有的市民空手出场。

    记者采访多位选书的市民发现,多数人都是从奎文、潍城等地方专程赶来买书,都是一些好读书的“铁杆粉丝”。靠“铁杆粉丝”支持,人气自然出现衰减。

    对此高新区的吕相军先生也有同感。吕相军说,他自己没别的爱好,就喜欢看书,特别是小说和史书,每年的读书节的打折卖场他都会去买个痛快。11日,他特地开着儿子的车过来,还换上了旅游鞋准备“抢书”,没想到这身行头没派上用处。2008年的在富华的时候他买了40多本书,花了不到500块钱,一双皮鞋都被踩坏了。吕相军告诉记者,这么好的买书机会,他也是刚知道,前期宣传预告不到位。

    据卖场负责人介绍,今年确实能感觉到前来买书的人少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换了新地方,而这个地方又不在闹市区。奎文区、潍城区都有大型书店,而高新区却没有一家像样的大书店。之所以将活动地点定在这里,是考虑到新华书店在高新区刚刚落地,借购书活动拉拉人气。

    书店经理姜玲玲告诉记者,此次图书优惠活动目前已经推出20万册书籍,书价最低至1折,都是由销售终端书店消化,只有礼品书品类是和出版商协商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受到网络读物、电子书等阅读习惯的冲击,传统书籍受到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青少年成书店的主力群体

    姜玲玲说,从平常的销售情况来看,与孩子有关的占了绝大比重。特别是教辅类和少儿类读物就能占到总销量的三分之一,文学、艺术、古典文学等书籍能占到三分之一。而在这三分之二的销售量中,支撑者多是大学教育之前年龄段的学生。

    11日,潍坊市图书馆副馆长王希兆说,从图书馆借阅情况来

    看,畅销榜上一成不变的就是文学名著和传记类作品,借阅量能占到四成左右。而这个说法,在潍坊新华书店及京广书城的销售量上也得到了印证。

    京广书城泰华店店长王娜说,文学类与少儿、青少年类图书销量占总销量的七成。文学类图书一直就比较畅销,而少儿类图书销量则呈现一个逐年增加的趋势。针对这个趋势,书城特别设置了儿童阅读的专区,供市民选购。

    王希兆说,在图书馆,一到周末,青少年读物区不说人满为患,也得比平时多好几倍人,很多都是家长陪着孩子在选书、读书。以往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读课外书影响学习,那时青少年读物区几乎没有家长的身影。而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及家长观念的改变,家长都鼓励孩子多看书,多吸收课本以外的知识。孩子们的阅读面也从窄到宽,以往作文类、童话类的图书借阅的较多,现在《教会孩子口才》《塑造性格》等培养素质的书本借阅率很高。而应孩子需求,近两年,图书馆内青少年读物数量翻了一番。

    电子读物冲击作用显现

    手机、电子书及网络,正以不可抵挡之势侵入人们的阅读领域,成为新的阅读工具,多元化的阅读形式正在形成。

    姜玲玲告诉记者,文化路书城一年的公务员考试类书籍就能卖200多套,这样的销售数量是别的书没法相比的。

    以前写个论文都是挨本书地查阅资料,现在使用搜索引擎就可以,这种查阅模式快捷方便也得到了很多人青睐。王希兆说,为了让人们多种选择,市图书馆已经着手建立数据库,目前地方文献、民俗文化、古籍文献等六大数据库的框架已经建成,待数据库完全建好,市民便可通过网络阅读市图书馆内的所有书籍。

    尽管网络和媒体多元化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但是传统阅读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浏览信息在网上看确实异常方便,但是在网上看本书,就没有那么享受了,不能翻翻画画,读着读着就成了浏览式的阅读了。王希兆说,人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阅读行为不会消失,纸质书籍也不会消失,相比于电子阅读,纸质阅读也有优势。而从这些年潍坊市民借阅量来看,年增加量都在两成左右。

    以前是家长完成任务式的带着孩子买书,现在是孩子和家长一起到书店买书。姜玲玲告诉记者,特别是一些国学、养生、哲学类书籍最能反映市民读书的自主性,此类书籍的销量增长反映出市民正在从被动读书向主动读书转变,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但不可否认,看电子书的人越来越多了。

    在王希兆眼中,书籍具有的知识性、信息量要排在趣味性前面。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纯消遣类的书籍借阅率走低,而提升个人能力,开阔眼界和提高修养的比例在增加。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民抢书热情低于往年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