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孩子未出幼儿园就背上“应试大山”
  • 2011年04月12日 作者:
  • 【PDF版】

    □戈止

    12节课11000元,这不是针对高中生的出国班,而是培训机构面向幼儿园大班孩子推出的专门应对重点小学面试的“包过班”!这种班,有一个俗称,叫做“幼小衔接班”,也就是衔接幼儿园和小学教学教育的一种培训班。(4月11日《扬子晚报》)

    明眼人一看便知,所谓的“包过班”就是个“天价忽悠”。可缘何还有那么多家长趋之如骛呢?报道中说,2011年的小学入学招生工作很快就要启动,不少家长因为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将孩子送入各种各样的“幼小衔接班”,恶补小学知识。

    对此,笔者表示不理解,一方面幼儿园把小学的东西都学了,上小学学什么?另一方面,不该让孩子在懵懂中就背负应试教育的大山。

    孩子上小学前的这段时间,加强能力、情感教育比什么都重要。而此时,如果重知识灌输、轻情感培养,必然本末倒置。笔者认为,让孩子熟悉除了家之外的环境、小伙伴,学会跟他人分享、合作;让孩子养成自立意识和交往意识,比什么都重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意识、任务意识、动手能力,例如学习习惯的培养、倾听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等。

    诚然,在应试教育压力层层下移的今天,一些家长担心孩子不提前学习小学内容,将来赶不上队、输在起跑线上。事实上并非如此,现在的小学教材还没有超前到令孩子接受不了的地步,恰恰是各种名目繁多的培训班喧宾夺主,抢了小学教材的“风头”。家长应该注意到,上小学前,还不是给孩子灌输僵硬知识的时候,孩子这时学会一些的常识性东西,尤其是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动手能力的充分发挥比什么都重要。

    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力得到挖掘,以后学东西不仅更快,而且效果会更好。就拿现在幼教普遍使用的澳大利亚“蒙氏教育”而言,本意是“提倡通过丰富的教具帮助孩子在重复操作中培养健全的人格。”很可惜,很多地方都将“蒙氏”异化了。如此一来,中国的很多孩子“高分低能”就很正常了。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的成长基础,好比金字塔的塔基,必须稳扎稳建。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背上“应试大山”,上小学时看似“跑在了前面”,实际上在生存能力上已经落人一步。笔者和多数家长一样,希望家长不要将应试教育的大山早早压在幼儿的身上,要让纯真、懵懂、烂漫的孩子在“丰富的教具”中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漫说新语
别让孩子未出幼儿园就背上“应试大山”
微评论
又加息了还敢贷款买房吗?
“挥刀弑母”谁之过
微言·博论
今日语录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