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选择石油工人这一行无怨无悔———
钻井平台上过这辈子
  • 2011年04月12日 作者:
  • 【PDF版】

    1975年,设计人员经过半年时间完成了胜利一号钻井平台的技术设计任务。

    本报记者 张大宁 郑美芹

    1978年10月,胜利油田第一条海上钻井平台———胜利一号平台顺利就位于埕岛一井,开始了第一口浅海探井的施工,胜利浅海石油勘探拉开了序幕。10日,记者采访了第一批从事浅海石油作业的65岁老工人———袁子君。

    两次危险至今难忘

    袁子君从发现华八井就开始在油田工作,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代胜利石油人,1976年当时油田领导挑选了13名技术过硬的老石油工人作为监工抵达烟台造船厂,袁子君就是其中之一。抵达烟台后,袁子君就与浅海钻井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自己长达30余年的浅海钻井工作。

    在袁子君的记忆里,有两次危险至今让他难忘。1983年的一天,袁子君和平常一样换装上班,可就在他刚刚到达平台不久,工人们居住的生活区就发生了火灾,当他们得到消息赶回去时,生活区已被烧得只剩一些铁架子,“当时的火有7、8米高,我们平常换洗的衣服也都给烧没了。”此次火灾还烧掉了袁子君一个月的工资,但令他难以忘怀的不是钱被烧没了,而是衣服被烧掉后,自己没有换洗衣服了,“当时只有一身工装了。”此次失火后,当时已经在海上工作20多天的袁子君又在平台上坚持工作了40多天,直到平台恢复正常他才回家休息,“按照惯例我们20天休息一次,那一次我在平台上待了两个月。”

    还有一次遇到了强劲海风的侵袭,钻井平台处于相当危险的境地,

    当时油田上最大的一艘拖头船也拉不动钻井平台,身为司钻的袁子君果断发出了搜救信号,最终在一艘外国大型拖头船的牵引下,钻井平台才得以保全。

    三十年只请一次假

    由于经常出现恶劣的天气,钻井平台上经常会出现断菜、断水的状况。袁子君称,没有蔬菜的时候可以将就着吃点咸菜,最痛苦的是没有淡水,“如果天气恶劣,淡水补给不足,我们就得限量用水。”在缺水的时候,他们只能小口喝水,洗脸、洗手更是奢谈,“就用水把毛巾打湿,再擦手、擦脸。”由于他们工作的特殊性,脸上、头发上经常会弄得满是油污,当时条件艰苦,工人们买不起质量好的洗发水,只能用碱面去污,长此以往头发都被碱面烧掉了,“没办法,当时条件有限。”

    在枯燥的工作之余,他们的文化生活并不丰富,海上只有一台电视机,主要用途还是用来收看天气预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最期待的无疑是每年12天的休假时间。提起休假,袁子君的夫人颇有微词,“三个孩子出生他都没回来。大女儿一岁了还不认识他,每次他回来大女儿都哭,不让他上床。”

    在30多年的油田生涯里,袁子君只请过一次假,当时他的母亲需要动手术,为了尽孝心他请假回到了家中,“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倒班轮休,那次情况特殊必须得请假。”袁子君说,条件再艰苦也得坚持,选择石油工人这一职业他无怨无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交儿童票啥时“长个儿”?
反复天气已过温度持续回升
增白剂面粉集市“清空甩卖”
新农合更惠民同比多近四万人
钻井平台上过这辈子
一房三代到一代三房
钻井工的宝贝———雨衣
回忆50年流金岁月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