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之如
《国际金融报》报道,已故天津山水画家白庚延两幅名为《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啸万里触龙门》、《燕塞秋》分别被拆成600万份和500万份,以每份1元的价格在天津文交所发行。30个交易日后,两幅画的价格从每份1元上涨到17元以上,涨幅超过了1600%。不过,遭遇特别停牌的“黄河咆哮”、《燕塞秋》在复牌后却遭冷遇,短短8个交易日,市值蒸发近6000万元。
一个月工夫,便将一幅当代画家的山水画价爆炒到上亿元的天价,涨了一二十倍,相信多数认购“份额”的买家对于该画作的艺术水准和价值未必十分在意,在意的只是它能代表多大数额的金钱币值,升值空间有多大。也许他们所争相购买的,只不过是一个金额符号或者一个金钱概念而已。
或许这桩交易根本就已经脱离了交易品的实物,大家都在热衷于炒作一个虚幻的财富影子。当然,谁也不能说如此炒作有什么违反法规或违背道德之处。既然股票能炒,期货能炒,外汇能炒,甚至连普洱茶、红木家具都能大炒特炒,古今艺术品炒炒又有何不可呢。
将艺术品拍卖市场做得更大更精彩更有声有色,甚至不断推出艺术品交易的创新形式,有益于整个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益于全社会精神文明的提高和普及。相信即使有些交易形式存在诸多不妥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认识的深化,也将产生变革而呈现日渐合理完善的趋势。有道是:炒画还是炒概念,转眼入地又上天?价码起落太意外,狂翻筋斗只认钱。
只要不违法不缺德,炒什么都行,炒艺术品当然亦无不可。不过,还是期望这炒作艺术品的人流中,确有真诚地热爱艺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