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下午,历山路南段发生碰撞翻车,这里的道路设计令许多人感到头疼,不知道何时另一侧就会钻出来一辆车搞不好就出事故 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本报记者 尉伟 实习生 石娜娜 钱沛龙
“做一个徘徊在牛A和牛C之间的人。”市民张女士刚买的比亚迪上贴着这样一个车标。4月14日下午,她的车也着实“牛”了一把:竖在了历山路南段内侧的车道上。而原因,还要从一辆并道的沃尔沃S80说起。
一辆并道的沃尔沃S80
4月14日上午,张女士开着新买的比亚迪由北向南驶进历山路南段紧靠BRT的车道。她“开得不快”,因为这辆车才买了一个星期,上午刚入的保险。
谁想,当张女士南行至历山路山师体育场附近时,一辆沃尔沃S80突然“越”过绿化带,从右侧的变道口并了进来。尽管张女士连忙向左打方向避让,但车身还是猛烈一抖,“砰”的一声,直行的比亚迪与变道的沃尔沃S80相撞。将左侧BRT护栏撞出弯儿后,比亚迪竖在了南行车道正中。车内的张女士和两位朋友在热心市民的帮助下,从玻璃破碎的右车窗逃出。
而那辆沃尔沃S80,又从张女士所在的车道斜碾过绿化带,“飞”上右侧直行道,与另一辆车相撞,所幸无人员伤亡。
一处让人头疼的变道口
“变道的沃尔沃S80没有按规定让行。”查看现场后,一名交警初步判定事故责任。
对此,驾驶沃尔沃S80的小伙皱皱眉头,他觉得自己有些冤枉:“变道前我看了,后面没有车。”“这车是外地的,没经验。”曾在此吃过亏的的哥老刘说,他们是“尽量不走内道”。原来,历山路改造后,保留了原先的绿化带,将三个普通机动车道隔成内外两部分。历山路南段的内道,开始是直行,到了经十路口就变成了左转车道。而外道的左转车辆或在此变道口并入或在经十路口再并入左转道。可狭窄的变道口,使车辆需以较大角度由外向内变道,加之内外道中间、绿化带内树木的遮挡,司机仅通过后视镜很难观察到后方的情况。
一段险情频发的道路
本报曾多次报道过历山路内道上发生的、因并道所引发的车祸。
2011年1月11日傍晚6时许,历山路南段,一辆出租车沿内侧车道北行时,与一辆穿过绿化带变道而入的本田相撞,双双骑在水泥墩上无法动弹。1月6日中午,同一路段,20分钟内连发两起同类事故。再往前,更让人揪心的是2010年7月7日下午1时许,一女司机驾车在内道行驶,被一辆外道并入的黑色轿车别到了水泥墩上,车体侧翻。救援人员用了一个小时才将她从车内救出。
4月14日下午,记者驱车沿历山路南行,记者发现,在开车通过变道口试图由外道进入内道时,若不减速慢行,仅通过后视镜无法看到内道后方的全貌。不仅由外入内,由内道到外道,也是如此。
一个迟迟未解决的难题
对于历山路南段的这几处变道口,交警采取了设置警示标志提醒、拆除可能影响视线的广告牌等一系列措施,可是还有司机“中招”,“(事故)基本上,都是因变道车辆速度过快,司机没有仔细观察、没按规定避让所致”。
对此,市民周先生建议,有关部门是否可以减少或封闭中央绿化带上的这些变道口,让靠近BRT护栏的车道从头到尾成为左转车道?而有着五六年驾龄的张女士也建议,是不是可以将变道口适当扩宽,让在此变道车辆有足够的时间、空间来观察后面的情况?
一次又一次的车祸,能否促使相关各部门尽快调整规划、改造道口,来解决这个迟迟未能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