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忆
南方人的油田记忆
  • 2011年04月19日 作者:
  • 【PDF版】

    1961年4月16日华八井出油了,我们1035队37个人和一套钻井设备,奉华东石油勘探局之命,于1961年7月10日从江苏省调来东营。到东营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生活上的不习惯,在南方整天吃的是大米饭和白面馒头,蔬菜花样又多。可是到东营以后,吃的是地瓜干,饮的是土井内的咸水,几个月吃不上一次荤菜。这对南方人来说确实是个考验,然而同志们克服了重重的困难,人抬肩扛为油而战,打出了两口1003米多深的探井:蒋一井(广饶城南蒋家窑)和柳一井(设计井深1000米)百米取芯。

    1962年国庆节后,我们队从石村地调大队又调来东营。当时住在西营,由钻井大队管理。领导决定我们要从垦利县城南溢丰河内抽水。要供水首先要解决管线、机房、吃住问题,当时这些一无所有。同志们坚决地说“上”。我们在河堤上朝阳的地方挖了十一个方坑,一个用于炊事班做饭,其余的用作“宿舍”,没有其他任何家具,地窝棚内显得很空荡。

    有了吃住的地方,我们就开始铺管线。从供水点到苟家屋西边的水渠有五里多远,我们要将管子抬到100多米远的地方,一根就有100多斤。经过近10天的奋战,等管线接好后,我们许多同志的肩膀压肿了,压出了紫斑块。接管线要用大管钳上扣,许多同志手上磨出了血泡,磨出了老茧。有了管线接着就是上机泵盖机房,一台90匹马力的柴油机就有1000多斤重。没有吊车怎么把它从汽车上卸下来?最后我们决定,挖倒车坑。同志们一边撬着一边喊着“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号子。经过一上午的顽强拼搏,将一台90匹、一台60匹马力的柴油机、一台发电机、两台泥浆泵弄进大坝里。

    这年冬天来临的时候,北风呼啸,遍地白雪皑皑,河里结着一尺多厚的冰,地窝棚里冻得待不住人。睡在帆布床上,一床薄被又铺又盖,只能直着躺。当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背靠机取暖,风吹胸前寒,为了暖和点,一根草绳扎腰间。”过春节的时候,我们没有敲锣打鼓放鞭炮,没有贴对联,没有搞会餐,还是像往常一样地瓜面窝窝头、清水白菜萝卜。这些虽然没有大米饭白面馒头、大鱼大肉好吃,但已经是来之不易。当时国家正处于三年灾害时期,东营地区生活异常艰苦,人民群众和地方政府,省吃俭用,把一点粮油供应给我们石油工人。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觉得挺有意思也很自豪,好像当年会战的场面就在眼前。没有那个时期的艰苦奋斗,哪有今天的胜利大油田,哪能为国家奉献10亿吨原油?没有那个时候的艰苦奋斗,哪有今天的新型石油城市?虽然现在一切都好了,但还不能满足,还要继续为胜利油田百年创新、百年胜利,为加快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把东营市建设得更加美好,继续奋斗。 (黄以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油大嫂”动员起来保后勤
定格瞬间
南方人的油田记忆
石油部长来到我们队
让我们共回首50年光辉岁月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