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林
上周,一张近万元的餐饮发票将上海卢湾区红十字会和红十字会系统推上风口浪尖。网帖发布的第二天,上海市红十字会就作出了通报批评卢湾区红十字会的决定,但辩称这次严重超标的“公务接待”使用的是“工作经费”,并没有动用救灾救助款。有专家表示,中国红会的经费基本来自于政府,其接待费超标严格意义上说属于行政违规,而与滥用捐款没有关系。对于此次事件误伤中国公益界,专家则呼吁网友保持理性。(据4月18日《京华时报》)
一碗粥饭,当想来之不易;半根丝线,常记织得艰难。作为公益事业的从业者,应该比其他任何行业都更加注意节约。而卢湾区红十字会的一顿饭,竟然就吃掉了近万元!虽然红会方面很快就作出了回应和处理,但并没有获得完全的谅解。网上的一次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网友表示再也不给红十字会捐款,这显然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应该说,因为一次事件就不再捐款确有“不理性”的成分,但这里面有没有理性的成分值得红会及其有关方面记取呢?我认为也是有的。
红会方面一再强调“天价饭”使用的是“工作经费”而不是救灾救助款。专家也说这属于行政违规,与滥用捐款没有关系。真的“没有关系”吗?我不这么认为。一言一行可以看出一个人或组织的作风,而作风不会只体现在工作中的某一个环节———很难想象,敢到高级酒店铺张浪费的人们会在慈善工作中厉行节约。因此,人们最在乎的并不是餐费本身,而是山吃海喝所显露出来的奢靡作风———把钱捐给这样的组织,谁能放心呢?
何况,那顿“天价饭”花的到底是不是“工作经费”本身就是可疑的,因为这只是单方面的说法,红会并没有提供相应的证据。那张发票究竟是怎么报销的?如果没有被曝光,会是怎样的结果?公众凭什么轻易地相信你?红会方面称,其财务都要接受审计等政府部门的检查监督,但行政监督的局限性很大。太多的事实证明,单一的行政监督是靠不住的。
的确,这次事件的影响并不止于红十字会,而是打击了整个公益界。但把这说成是“误伤”,也不太贴切。“窥一斑而知全豹”,人们根据局部而对整体作出判断也是常见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在无法获知全貌的情况下更是情有可原。实际上,公众对红会等公益慈善机构的不信任也不是从“天价饭”开始的,此前有慈善家拒绝与慈善机构合作就是很好的证明———中国的慈善事业之所以发展缓慢,“信任匮乏”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那么,红会等公益慈善组织如何才能重获信任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透明。公益慈善应该是“玻璃瓶里的事业”,国外的慈善机构也大都是公开运作的。对此,舆论呼吁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获得突破。这固然与现行的体制有关,但根本上还是缺乏决心。
总之,对此次“天价饭”事件,红会、公益界及其有关部门不应该埋怨网友们的“非理性”,而是应该多反省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如果这次“天价饭”事件能够促进中国公益透明化的进程,那倒真是“坏事变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