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非昔比 赵楼化蝶
一个村庄的改变,正是牡丹花会20年来财富创造史的生动缩影
  • 2011年04月28日 作者:
  • 【PDF版】

    艺公司,去年一年销售牡丹40万株,有近40万元的收益。在赵楼村,他们家是中游水平,向他们这样的公司,有四五十家。

    赵楼是牡丹之乡的起点。  景佳 摄

    本报见习记者 景佳

    虽然赵楼人依然习惯称自己为“赵楼村民”,但是“国花社区居民”的身份,已经成为外界对他们最基本的认知。如今,这个以种植牡丹为生的中国普通村庄,声名已经远播海外。菏泽牡丹城的美名,就是从这个村庄开始的。

    小村庄迎来天下财

    这里因牡丹闻名,5年前,这里更名为“国花社区”。

    赵楼村自明代以来几乎家家种植牡丹。村里现拥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近百人,有高级农艺师职务的农民10余名。40岁的赵信勇和66岁的赵孝知都是高级农艺师身份。

    每逢谷雨时节,安静的赵楼村,就会沸腾起来。

    赵孝知说,第一届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情形,印象依然深刻。“1992年4月20日,首届国际牡丹花会开幕,早上八点多,从汽车站到牡丹园4公里的路上,人多的连自行车都骑不动。”

    赵孝知和赵信勇都认为,是赵楼的牡丹让全国、全世界认识了菏泽,村上一些老人回忆,首届国际牡丹花会的开幕,他们第一次在家门口见到了外国人,现在已经习以为常。

    借国际牡丹花会举办契机,赵楼人也适时唱出了经济大戏。牡丹种苗也开始更好地销往全国,更多的村民开始走出菏泽,到全国各地销售利润更高的反季节催花牡丹,村民的日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增长十倍的家庭消费单

    已是高级农艺师的赵信勇,20年前,还是一个不愿意做牡丹的少年。而这些年,他跟很多人一样,靠牡丹而致富发了财。象征着富贵吉祥的牡丹,没有亏待朝夕相伴的村民们。

    在技术人员的带动下,当地花农开始将致富重心转移到了牡丹观赏种苗的经营上来。“进入1990年代,观赏牡丹每株十几元,每亩栽植观赏牡丹1500至1800余株,刨去成本,每亩地收益上万元。”

    赵信勇说,父亲有记账的习惯,他至今还保存着一份父亲于1989年至1999年记录的家庭消费账目单。账单显示,他全家在1989年的主要花销是1800多元,此后每年增加两三千元,至1999年,家庭消费达到3万多元。这一数据,相比1989年,增长10余倍。

    2010年,他和哥哥合伙开的园

    花农变花商,围着地球卖牡丹

    通过历届菏泽国际牡丹花会的宣传推介,赵楼的牡丹开始走向全球。赵信勇说,1995年之前,客商来菏泽购置牡丹,几乎全到牡丹园里,当地三大园销售牡丹的数额占菏泽市场的90%。

    如今,在北京、上海等全国多个大中城市都可以找到菏泽牡丹的踪影。“菏泽每年新栽牡丹种苗1000万株,占全国市场的80%。”赵孝知说。

    而随着花农自身实力的增加,赵楼村不少花农从以种植牡丹为主,转向了以经营牡丹为主。村里不少人,都将牡丹销售业务做到了国外。苗木远销欧美多个国家,在花卉王国荷兰都扎下了根。赵楼人经常在国外飞来飞去洽谈业务。

    村里另有一拨人,已跳出“牡丹销售圈”,在牡丹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做起了大文章。牡丹深加工已延伸到医药制品、营养保健、食品加工、工艺美术等众多领域。

    如今,赵楼人———国花社区居民也将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因花而变
孙景玉:牡丹界的“袁隆平”
今非昔比 赵楼化蝶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