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限将至,老烟民仍不当回事
公共场所吸烟现象很普遍
  • 2011年04月29日 作者:
  • 【PDF版】

    4月25日,有人在火车站候车室外的台阶上吞云吐雾。 本报记者 马志勇 摄

    本报记者 王金强

    所有室外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4月16日,《德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方案》下发。

    记者25日、26日走访部分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后,发现吸烟状况依然普遍,不少烟民对禁令无动于衷。“五一”控烟大限将至,市民反响如何?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车站进出口烟雾缭绕

    25日上午11时40分许,记者来到德州火车站候车厅,在候车厅门口有七八名乘客都在吞云吐雾,对不远处提醒请勿吸烟的牌子熟视无睹,一名男乘客抽完后,还扬手把烟蒂弹到老远。

    没有乘客出站时,出租车司机三三两两地或蹲或站或靠在车身上,抽烟聊天,一有乘客出站,立即把烟头扔掉踩在脚下,就朝着出站口奔去……在德州火车站出口处,前来拉客的出租车司机和旅馆老板成了“生产”烟头的“主力军”。

    25日12时许,在德州汽车站候车厅,记者看到,在进站口,几名乘客边往车站赶边抽烟,走到车站门口时,才把烟掐灭。

    “憋不住了,下来抽一根”,在一辆由德州发往济南的客车旁,乘客栾先生说。和栾先生一样,在停车区域,不少人就站在客车旁的空地上吸烟、聊天。记者粗略地数了数,10分钟的时间内,有5名男士点了烟,车站内也无人劝阻。

    医院楼道成禁烟盲区

    25日,德州市人民医院门诊楼的玻璃门上,禁止吸烟的蓝色标识十分醒目,一名30多岁的男子从里面走出来,点了一支烟,轻轻地吸了一口,却忘记了身后“禁止吸烟”的提醒。

    走进住院部的楼梯口,三四个已经熄灭的烟头散落在地上,被上楼下楼的人踩来踩去。记者顺着楼梯往上爬,发现几乎每个楼层内,楼道口、电梯候梯区、临时休息长椅等处,地面上都散落着烟蒂。在8楼的心血管、内科病房区,20多个烟头散落在地面上,连病房的楼道里也能找到少许烟头,在10楼的肾病呼吸科,一名40多岁的男子旁若无人地在电梯口猛吸起来。

    保安告诉记者,尽管一块五六平方米的警示牌十分醒目,但有人偶尔犯了烟瘾,就会不管不顾大抽起来,一般面对保安的劝阻,大家相对还是挺配合,但遇到不通情理的人,也会当耳旁风。

    支持禁烟

    记者随后在德州市工人文化宫、德州市图书馆等场所随机走访了解到,多数市民对禁烟控烟表示支持。

    在德州十三局医院,崔女士认为,抽烟的人难以克服烟瘾,可以理解,但在公共场合抽烟就是没有素质的表现,她表示支持禁烟。

    市民张先生认为,就像“创卫”能让城市变得清洁一样,控烟也许会让烟民难以理解,但最终的结果是整个公共环境和秩序的改观。

    不以为然

    “什么?控烟?不知道!还管抽烟吗?”刘先生20岁出头,却已经有三四年的烟龄了,他对控烟不理解。

    “有时候实在憋不住了就抽一棵,抽完就走,没太大影响,再说又不罚款。”市民常先生如是说。

    “嘿嘿,抽烟跟吃饭睡觉一样的事儿,你不喜欢我大不了离你远点,管它什么场合呢?”在德州市中心广场,聚集在此打够级的韩先生玩累了,点了一支烟吸了起来。

    探因

    没有处罚机制控烟恐难见效

    “目前,德州市对于禁烟的相关规定,也都是参照全省的控烟条例,没有相应地对违反规定的人群进行处罚机制。”德州市卫生局健康教育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德州市都十分重视禁烟、控烟,但一般都是采用呼吁、倡导和鼓励为主的方式,让各单位参与到“无吸烟单位”的活动中来,尽管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没有处罚机制的约束,仍有不少烟民不自觉地在公共场合抽烟。

    德州学院历史系副主任、副教授徐世雨认为,控制吸烟对烟民自身的身体有好处,也能避免吸烟对他们带来的二次吸烟的伤害。他还认为,除了法律手段外,禁烟能否收效,最终有赖于烟民的自律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政府出台控烟政策的同时,应该加强公民教育,形成监督机制,并落到实处。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限将至,老烟民仍不当回事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