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踪报道又过去三天了,历山路南段并道口问题还是没解决
车辆依然“擦肩而过”让人惊
  • 2011年05月12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96706热线消息(记者 吴金彪 实习生 石娜娜 高晴雯) 本报10日C03版报道了《历山路南段又有两车撞了》一文后,引来很多市民的关注。11日下午,记者又来到事故频发的路段,发现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疾驶的大小车辆依然在并道口附近“擦肩而过”。

    “这个路段的问题已经屡见报端,此路段交通事故频发,但是始终不见解决。希望有关职能部门能站出来解决这一难题。”读者廖吉海说。“发生车祸与主道上的车速有关,建议有关部门在离变更车道40米左右的马路上放上减速带,这样车速降低了,事故就不容易发生了。”市民李先生提出了他的建议。

    11日下午4点30分,记者又来到历山路南段事发路段,看到9日两车相撞的事故现场仍然残留着一些玻璃碎片,被撞坏的BRT护栏被清理了,但是新的护栏还没有补上,马路上行驶的车辆大多车速较快,从并道口附近呼啸而过。

    4点37分,一辆外地黑色别克轿车从并道口驶入绿化带内侧车道,这时候一辆银色起亚轿车正好从内侧车道直行而来,两辆车几乎是“擦肩而过”。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10分钟左右已经有包括面包车、小轿车在内的十多辆汽车从外侧车道并入内侧车道。“得小心点,后视镜里根本看不到内道后面的车,只能探出头往后看,才能看清楚内道的情况。”路过的一位老司机告诉记者。

    住在历山名郡的张先生看到记者后,激动地向记者讲述了家人的经历。原来,他的女儿也曾吃过这个路段并道口的亏,“我女儿那天就是没伸出头来看看”,内侧车道一辆直行车撞上了张先生女儿的车,“我们最后私了了”。  张先生告诉记者,历山路南段并道口处发生的车祸远比媒体曝光的要多,因为很多人都选择私了。“你看这孩子挺猛,到这得停住啊。”正交谈时,又有一辆深蓝色小轿车“嗖”的一下并入内侧车道,张先生紧张地说。

    “道口上设置的减速慢行的牌子作用不大。”张先生说,因为并道口很窄,内侧直行车道的很多人不知道原来那是个并道口,尤其是外地人,“撞上我女儿的就是个外地的小伙子”。因此,张先生建议“去掉并道口北侧和南侧的这两棵树”,拓宽并道口,让司机隔着很远就能看到。 

    市民的这些建议听起来都有道理,但更专业更科学的改造恐怕还得市政、规划、交警、园林等相关部门来实施。张先生说:“关于这段路的问题,我们也呼吁多次了,但迟迟不见有关部门的动静。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他们啥时候才能主动来解决问题啊?”

    两辆车在并道口擦肩而过。 本报记者 吴金彪 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车辆依然“擦肩而过”让人惊
山区练就攀爬本领城里变身“蜘蛛大盗”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