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2点,记者走进了临沂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监护室,亲身体验护士的工作状态。
第一次进入这种环境让记者有些“眼睛不够使”,几十个在保温箱里的新生儿挤满了五六间病房,各种监护设备的声音此起彼伏,每一位护士都是脚步匆匆,手头有忙不完的工作。每个身影都是一飘而过,稍一走神就很难再捕捉她。
于是,记者把目标锁定在护士迟庆艳的身上,然而记者很快发现,即便是“跟踪”她一个人,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走路近乎是在跑,刚收拾完治疗车,又开始给准备转到普通病房的孩子做离开前的准备,迅速地解开小被,检查孩子的皮肤状况、核对脚腕上的号牌、做记录……动作迅速却又轻柔。
把7个孩子转房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将孩子们一一转移到靠近门口的一个房间,在这里迟庆艳把孩子转送到家长手里。家长一个个被叫进来,姓名,住址,身份证号……一一核对无误后将孩子交给他们,然后针对每个孩子的状况、需要注意的情况,出去后怎么喂,如何管理好肚脐等等,一遍遍地叮嘱每个家长。
有对早产的双胞胞,孩子体重特别轻,需要注意的问题也特别多,想到的都嘱咐完,家长抱着孩子都离开了,迟庆艳仍然不放心地说,“这两个孩子需要特别注意,回头我再敲打敲打他们家长。”
送走了转走的孩子,迟庆艳又忙碌起来,以同样的程序检查送走了7个需要去做检查的孩子。
随后,迟庆艳刚回到监护室,又有一个刚刚送来的患儿,她马上根据医嘱给这个孩子抽血,配药打针,打开监护器械,给孩子吸氧。“打针抽血太考验技术了,肉眼看不到血管,只能凭经验给孩子抽血。”迟庆艳说。
监护器报警声不时响起,她快速奔过去查看……
记者跟着迟庆艳的两个多小时里,她没停下来歇一分钟,甚至没喝一口水。“习惯了,上班时间还真没时间喝水。”据她说,每周她需要上三个白班,时间是上午8点至12点,下午2点至5点;一个大夜,晚上9点至次日早晨8点;一个中午班,上午10点半至下午2点;一个小夜,下午4点半至晚上9点,“卡点走的时候基本没有,拖半个多小时或1个小时下班很经常。”而只要是在病房里,每个护士都是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碰到抢救病号,每个人都是跑着的。”迟庆艳说,下班回到家,她累得连话也不想说。
新生儿科监护室的廖护士长告诉记者,监护室里的孩子大多刚刚出生没几天,很多是早产儿,照顾如此娇嫩的孩子需要娴熟的技术和最大的耐心、爱心、细心,对护士的要求很高。她们科一共有25个护士,分成了7个组轮流上班,孩子最少时有三四十个,而最多的时候,达到了62个,人手非常紧张,每个护士的工作量都特别大。但她们做到了忙而不乱,确保不出任何差错。新生儿科自2003年成立以业,没有出现一次医疗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