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并不广为人知,但却日夜监视着临沂地面、地下的波动。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1日,记者来到临沂市地震局临沂地震监测台网中心,探访临沂的地震监测。
揭秘:工程车经过的震动也能测出来
“喂,请报一下监测数据。”11日,在临沂市地震局临沂地震监测台网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统计监测信息。在电脑屏幕上,全市各地震台传输过来的数据正在实时更新,蓝色的线条正在实时波动。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波动的线就是发生在临沂范围内大的地面震动,30秒刷新一次,而这些波动线的数据来源于全市9个测震台。“其实,地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震动,像1级、2级的小震一直在发生,这属于地球的正常内部活动。”临沂市地震局副局长闫洪朋说。
采访中,电脑屏幕的线突然稍微震动了一下,一位工作人员指着那段波动的线告诉记者,这条线刚刚出现了波动,而波形不同,造成震动的原因也不同。这条线是沂水传过来的数据,根据波形判断,这应该是有工程车或路面机车经过造成的。
地震观测台网记录到的地震信号中包含了很多人工地震,如矿山爆破、地下核试验等。这些事件的记录,如果不能及时地予以识别和筛选出来,会让人误以为这些事件是强震的前兆。
“不要小看这条波动的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波形初步判断是天然地震还是人工爆破造成的震动。即使是大工程车经过,产生的震动也能被测出来。”工作过人员说。
数据收集:上天入地看变化
这些监测数据是怎么收集的?曾有专家称,数据收集可以看做是“上天入地看变化”。
“地震监测,测的是异常。收集分析相关异常的信息,可以作为监测地震的手段。”闫洪朋说,“地震往往来源于地下,因此,了解地表深处的信息对于监测来说必不可少。但我们目前还没有相关探测仪器深入地下监测。这就需要我们从地形变化、地球磁场变化、地下水位、水温、水质的异常中发现信息,而对于这些异常的监测就形成了包括测震、大地形变、地下流体、电磁和群测群防信息点等在内的地震监测系统。”
“以地下水为例,地下水直接反映岩石圈中承压含水层的动态变化,并携带大量地壳深部元素变化信息,提供地壳应力变化情况。利用仪器观测地下水水位,水中含汞、二氧化碳等成分的多少,以及水中的气体含量、水温异常变化等,可以作为分析地震前兆的信息。”闫洪朋说。
据了解,临沂有超过75处地震监测站点,监测项目131项以上。这些信息被实时传输到临沂市地震局临沂地震监测台网中心的电脑里。除此之外,全市的群测群防工程监测点也像一张网撒在全市,密切关注异常现象。
“这些群测群防涉及深水井观测点、浅水井观测点、泉水观测点、动物习性观测点等。如果哪个地方的动物出现异常,地震观测员都会及时上报。”闫洪朋说。
异常变化太复杂地震发生尚无规律可循
既然监测网络已经覆盖这么广,为啥地震发生前,测不出来呢?
“地震监测预报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目前,监测工作主要是针对异常进行分析,试图从中寻找规律,通过发生的异常现象来判断是否会发生地震。但从目前来看,地震暂无规律可循。”闫洪朋说。有些地震发生前的异常没有被发现,或者有些异常被人为地掩盖了。同时,台站数量和范围也会制约监测结果,单一的台站监测到的数据不能作为最终依据。
有的地震发生前可能没有出现异常现象,也可能出现了异常现象而不发生地震,这些都导致地震发生暂无规律可循。“我们所能做到的,是不断增强临沂的地震监测网络覆盖,不断提高监测地震的能力。”闫洪朋说。
本报记者 周广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