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通讯员 孙永丽 记者 吴慧
为纪念1941年11月30日大青山胜利突围,费县在薛庄镇驻地北11
公里处建起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
记者近日走进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聆听战争岁月留下的点点滴
滴,感受如今红色旅游带来的新气息
70年前,这里发生了一场以少胜多的突围战
费县薛庄镇抗大中学原副校长戚兴连是土生土长的费县人。1940年出生的他虽然当时还不记事,但在家人和亲戚影响下,他或多或少地了解了当时的一些情况。
1941年,抗战处于最艰苦阶段。日本侵略军为摧毁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及沂蒙抗日根据地,调集5.3万余人,在侵华日军部司令火田俊六的指挥下,从1941年11月2日至12月中旬,对沂蒙抗日根据地实行了长达近两个月的“铁壁合围大扫荡”。
1941年11月30日拂晓,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一一五师后方机关、抗大一分校等领导机关和群众万余人被包围在大青山一带,情况十分紧急。
为掩护被围军民突围,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等临危不惧,沉着指挥一分校五大队的二队、三队的仅300人,抢占李行沟南、北岭等有利地形,誓死顶住敌人,力阻合围。
被围军民迅速朝西向蒙山深处突围。在突围战中,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德国友人、太平洋学会记者汉斯·希伯,一一五师敌工部部长王立人,抗大一分校二大队政委刘惠东,军事队连长邱则敏,姊妹剧团团长辛锐等近1000名优秀儿女,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光省机关干部、抗大学员和部分指战员就牺牲300多人。
30日下午2时许,各路机关突出重围,粉碎了敌人妄图聚歼蒙山抗日根据地党政领导机关的罪恶阴谋。大青山突围战是当时震惊全国的一场战役,是以少胜多的成功突围战例,将永远彪炳中国人民捍卫家园、抵抗侵略的史册。
如今,气魄雄伟的红色圣地吸引众游客
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由胜利突围纪念亭、入口广场、集会广场、纪念碑广场四部分组成。入口广场为“序幕”,在最西端,紧临公路。广场正中耸立着一块长12米、宽0.8米、高2米,重500余吨的长方体巨石。巨石正面镌刻广场的名称,背面镌刻着毛泽东的手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从入口广场登上58级大理石台阶,便是整个纪念广场的主体部分———集会广场。该广场宽阔宏大,平坦壮观。主广场两侧整齐地排放着八尊大理石英烈雕像。北侧四尊,自东向西依次是:周纯全、闫捷三、邱则民、程克;南侧四尊,自东向西依次是:陈明、王立人、汉斯·希伯、辛锐。集会广场东端、纪念碑下方两侧建有纪念馆,主广场两侧设有休闲树阵。
纪念碑广场,位于东端最高处,是整个广场的高潮部分。广场中央建有一座高19.41米的大型纪念碑,置有高19.41米、基座直径为11.30米的战役纪念碑,以示1941年11月30日胜利突围。碑身为变形方柱体,碑身正面镌刻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亲笔题写的“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10个镏金大字,碑座上安放着大理石英烈群雕像。纪念碑后面高地建有“革命烈士墓碑”一座,两侧各建凉亭两座。整个纪念广场三位一体,处于同一条中轴线上,各广场地面及大台阶均用大理石精心铺砌,显得更加肃穆壮观。
记者看到,前来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有的是在校学生,有的是年过半百的老人,还有大人抱着咿呀学语的孩子,他们来到这里,细心聆听革命战场上的那些往事,感受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据费县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纪念地建成后,充分显现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里三面环山,风景秀丽,雄伟壮观,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每年都多次组织在这里举行庆祝、汇演、宣誓、凭吊、集会、参观等大型活动,还经常承担省以上大型文艺演出、仪式启动等活动。其中,山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分别于1999年、2002年、2005年、2007年四次在此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纪念地的建成,也为当地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年可吸引游客2万余人次,增加相关收入6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