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历大地震的中国夫妇:
“受灾时,不分中国人日本人”
  • 2011年05月18日 作者:
  • 【PDF版】

    来自吉林的胡玉安和张红艳夫妇在仙台他们所开的饭馆中接受记者采访。

    仙台街头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熙攘。

    文/本报特派记者 李康宁 片/本报特派记者 周青先

    5月12日,厨房里的胡玉安掂着大勺,香气慢慢地蒸腾出来。前厅里的张红艳端着盘碗,动作麻利,笑容可掬。

    他们开的中餐馆位于仙台青叶区,距离海啸席卷的若林海岸大约7公里。“3·11”大地震至今,这个不大的店铺一直开着,像他们的笑脸一样精神旺盛。

    大灾面前不分你我

    餐馆的风格中日合璧,有高桌子也有低案几。酒柜上,恬淡的清酒挨着火辣的东北小烧。麻婆豆腐更加细滑,骨头汤里放了胡椒。这些陈设和味道,兼容并蓄地融入了老板夫妇的生活。

    33岁的张红艳是吉林公主岭人,在日本闯荡多年,有一个7岁的儿子。从小在日本长大的儿子,更习惯用日语和他们交谈,小家伙爱看棒球和奥特曼,对长春亚泰和喜羊羊所知不多。

    3月11日午后,大地震来了。张红艳的餐馆左右摇晃了几下,断电了。没有电视、通信中断,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在日本闯荡多年的胡玉安安顿好妻儿,继续工作。

    当天下午,他们看出了端倪。得到消息的日本市民开始惶恐,消防车辆呼啸而过。来他们餐馆买饭的人排起了长队,张红艳夫妇和工人们忙得膀子发麻,把店里面所有的存货都卖光了。甚至把自己吃的东西,都分了一部分出来。

    “当时天还挺冷的,又没有电。好在我们的煤气还好使,给他们整出一顿热饭来,客人们都非常感激。”张红艳觉得,灾害面前没啥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分别。

    为了躲避余震,地震发生当晚她带着孩子去了避难所。娘俩分到了一个面包,有个日本人看到她的儿子吃不饱,把自己的面包递过来。

    危机中的良心买卖

    接下去的几天,张红艳一家也开始提心吊胆。震后第二天恢复供电之后,张红艳接到了来自老家的电话。她的姐姐看到了电视上的可怕场景,以为整个仙台都没了,哭了整整一宿。

    近在咫尺的若林区被淹了,成片的菜地踪影全无。仙台地区的蔬菜和粮食价格都在涨,一棵普通的大白菜卖到了600日元,而且还经常买不到。

    胡玉安跟媳妇说,就算菜价再高,咱也不涨价。“这个店里有的是回头客,你趁着闹灾涨价,让人瞧不起。做买卖也得讲点良心。”

    为此,他们暂时停止了炒菜,专门做便当,平均分配菜量,争取让更多的人吃上新鲜的蔬菜。当时的日本超市也在这样做,“限购”是最流行的一种做法。不出一个星期,菜价就恢复了正常。餐馆的账面上略有亏欠,但是信誉赚了不少。日本顾客把他们看成了同舟共济的朋友。

    但是核辐射的阴影,逐渐风传开来,仙台的中国留学生最先开始回国。店里的雇员人心浮动。胡玉安决定,让张红艳带着孩子回吉林老家,自己一个人撑着店面,“在日本,丢啥都不能丢了信誉”。

    有家才是福

    张红艳一开始并不想离开。但是核辐射让她必须小心,想来想去还是在3月下旬带着儿子回到中国吉林的老家。

    但,她非常牵挂自己的丈夫。4月7日夜里,仙台再次发生了超过7级的余震,这令她寝食难安。这次地震,是上下晃动的,对于建筑物而言,杀伤力更大。那天晚上,一向风趣大方的胡玉安也感到了恐惧。他觉得自己有点像炒锅里的菜,被猛地掂起来,掉个个儿又扔下去。第二天清晨下楼,他发现扛过了“3·11”大地震的房子,居然也出现了细小的裂纹。

    张红艳终于忍不住了,4月9日她带着孩子回到了仙台。“就是碰上原子弹爆炸,一家人也要在一起。”当然,这时有关核辐射的流言,也已经散去了大半。仙台青叶区,已经恢复了平静。

    如今孩子已经开学,餐馆的生意也更忙了,生活一步步返回了正常的轨道。张红艳说,地震和海啸不认你是哪儿的人,操着什么样的口音,一瞬间就毁了那么多美好的家庭。她非常了解那种家人分开时揪心的感受。“我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过得好好的。有家才是福啊。”

    记者手记

    邻邦的念想

    李康宁

    “上野樱花烂漫的时候,远望去确也像绯色的轻云”,这是鲁迅先生回忆仙台的景色。这段文字之洗练隽永,足可以当村上春树的老师。

    事实上,仙台也记挂着这位弃医从文的迅哥儿。仙台东北大学将鲁迅看做校史上的骄傲,为这位中国斗士塑造了纪念碑。中国的近代史,处处都和日本相关。孙文的理想、鲁迅的骨气、章太炎的才情、蒋百里的谋断,都曾在日本陶冶历练。当然,中国人印象更深的,是那场万众一心的抗战。

    其实,中国也一直在影响着日本。俳句和服这些传统不说,就说说比较近的。上世纪六十七年代,中国“文革”期间,日本也在搞运动。大批情绪激昂的日本学生,高唱中国的“文革”歌曲,期待着国家的新生。这里面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日本现任首相菅直人。说简单些,大学时代的菅直人就是一名日本“红卫兵”。如今在一些日本特色的餐馆里,墙上还有日文的毛主席语录,就是这一代人一种怀旧情结的表露。

    当然,这一切如今已成过眼烟云。日本的核危机和灾后重建,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抛开“东亚经济圈”类似的宏大议题不谈,从微观上看,我们也有很多同胞在这片土地上工作生活,即便没有完全融入这个社会,但他们至少过得家业兴旺、衣食丰足。如果日本的困局无法解决,他们将面临更难挨的日子。

    如今在日本的一些商场,正在渴望着中国面孔的到来,大阪的心斋桥、东京的涩谷,这些著名的购物胜地,都会听到中文广播,介绍各种各样的打折信息。4月底,第一个从大陆来日本的旅游观光团,引来了日媒的高度关注,受到了高规格接待。

    日本的重建,需要刺激消费。但多年来日本经济一直疲软无力,震灾之后更是难题不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日本已经关停了一些有危险的核电设施,导致电能紧张。但是节电又会导致物价上涨,抑制生产和消费。这成了一个拧巴的死结,仅靠日本本国花钱来振兴本国经济,实在有点难。当然他们更需要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为他们提供重建家园的物资。这也是中国企业一展拳脚的良机。

    日本很盼望中国这个老邻居的援手,仅仅捐钱捐物不过解得燃眉之急,想接下来过日子,需要从长计议。

    然而,要想迎来邻居的光顾,免不了拆掉篱笆,毙了恶狗才好。自以为是的右翼心态,就是篱笆;悬而未决的核能威胁,仿佛恶狗。怎么快速解决这个问题,就看菅直人内阁的手段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受灾时,不分中国人日本人”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