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利比亚战争将引发全球变局
  • 2011年05月21日 作者:
  • 【PDF版】

    参与空袭利比亚行动的法国“戴高乐”号航母上的战机和军人。  东方IC供图

    ▲15日,一个男孩坐在班加西革命广场上停放的一辆坦克上。 东方IC供图

    2010年末到2011年初,北非、中东地区的国家发生一系列动荡和“革命”。3月20日,法英为首,美国配合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政府军开始了空中打击。这将中东变局推向了高潮。至今,卡扎菲政府与反对派的战事仍处在胶着状态。而中东地区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局势仍不平稳。

    就利比亚局势及相关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张文木教授认为,对中国而言,没有必要过分关注利比亚战局细节,需要讨论的是这场战争对世界格局及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欧洲等来了进攻的机会

    记者:这次打击利比亚,法英表现得更积极,美国反而有些“半推半就”,这是为什么?

    张文木:美国主动放弃在北约的军事主导,折射出欧美之间出现了力量对比的变化。由此,欧洲在世界政治中初步显现出相应的攻势。

    二战之后,欧洲人痛定思痛,一直在谋求自身的统一。从1946年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卧薪尝胆”,欧洲人已经在欧洲本土接近完成了瓦解雅尔塔体系和恢复准凡尔赛体系的战略目标。说“接近完成”,是由于它还没有完全收复地中海南岸。地中海是欧洲“柔软的腹部”,历史上的欧洲文明兴衰多由地中海开始。欧洲人明白:地中海是欧洲的命运旋转门。如果不能收复地中海南岸,欧洲大陆就失去了自卫的屏障,其统一成果就不能巩固。

    记者:也就是说,欧洲一直在等待一个“翻身”的机会?

    张文木:苏联解体后,欧洲失去了东面的战略压力,正式打出了统一的旗帜。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更名为“欧盟”,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至今,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但是,欧盟若拿不下地中海,那以上的所有统一成果也将功败垂成。因此,欧盟联合美国于2008年2月17日促成科索沃议会通过独立宣言,使欧洲统一进程在地中海北岸的巴尔干最后收口。同年7月13日,欧盟27个成员国和16个地中海南岸国家领导人在巴黎举行峰会,决定正式启动1995年萨科齐提出的“巴塞罗那进程:地中海联盟”计划,宣告地中海联盟正式成立。

    2010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宣布“重返亚洲”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作战部队从伊拉克撤出,让欧洲感觉到有巨大的战略空间等待欧洲填补,欧盟将地中海南岸纳入欧洲统一进程的时机已经到来。而2011年初在中东、北非如火如荼展开的“茉莉花革命”与欧盟的目标不期而遇。

    但是,突破美国在北非的影响力,完成欧洲真正的统一,仅靠“茉莉花”是不行的,真正的攻坚还需“枪杆子”的配合。这样,利比亚便合乎逻辑地成了埃及之后欧盟进军地中海南岸的突破口,这是需要用武力迅速拿下的关键点。

    记者:利比亚为什么这么关键?

    张文木:利比亚地处北非中段,东靠埃及,与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为邻,控制利比亚就控制了突尼斯;控制了突尼斯就控制了西西里岛,由此也就通过意大利将欧洲与北非连为一体:东可控制埃及,继而控制苏伊士运河和红海,西可通过法国和西班牙控制直布罗陀海峡。这次出兵利比亚及接手北约,是对欧盟50多年推进的统一成果的总考验。美国已经放手北约,欧洲一旦在英法的带领下拿下利比亚,那美国人也会品尝到1956年英法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被逐出北非的感觉。

    □有人乐见利比亚分裂

    记者:不过,有人认为萨科齐这样“蛮干”,主要是为了竞选以及他内心深处的“拿破仑情结”。您怎么看?

    张文木:萨科齐的轻率性格这次很可能要为欧洲开辟崭新的历史。不管结局如何,欧洲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在中亚拖垮了美国,这方面英国人立了“大功”,在第二个十年刚刚开始时,欧洲人已独立地将其作战力量投入北非。事实上,仅就目前的形势看,欧洲人已达到了战略目标。

    这是因为,利比亚目前还是欧洲的有限目标,欧洲有力量实现这个有限目标。根据19世纪英法等欧洲国家治理世界的经验,部分保留而不是完全消灭卡扎菲政权,同时在利比亚东部地中海沿岸扶起另一个反对派“政权”,会使欧盟战略利益最大化。因为只有卡扎菲存在,利比亚反对派“政权”才会对欧洲军事力量形成绝对依赖。只有形成这种绝对依赖,欧盟才能无限制地攫夺利比亚的石油等物质利益,还可以进一步在利比亚立足并进一步向东方和西方推进,巩固欧洲统一的战略目标。无疑,这也将是欧盟主导下的北约的战略目标。

    事实上,北约对利比亚政府反对派力量实行的是明扶暗压政策,北约并不想真正扶持利比亚的反对派力量。北约的近期目标是控制北非沿岸而不是北非国家,为此,北约并不希望在北非沿岸培植起一个有实力的地方政治力量。一个虚弱的“班加西”当局有利于北约从北非实现战略性突破,然后再东与埃及、西与阿尔及利亚相呼应,实现完全控制整个地中海南岸的目标。

    记者:您认为利比亚局势将如何发展?

    张文木:对欧盟最好的结局是在保留对卡扎菲巨大压力的同时,反政府“政权”也能长期存在;其次是由于英法国力不支而使利比亚两种力量失衡,最终导致英法对美国的需求增大,使美国重新获得在欧洲的绝对影响力。美国并不需要利比亚形势尽早出现有利于欧洲的结局,但确实需要出现有利于欧洲的稳定局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欧洲腾出手来,按计划支持美国在远东针对中国的行动。

    要达到这一目标,最有可能的结果是让利比亚冲突双方在法律上接受利比亚东西“分治”或分裂的事实。而卡扎非的前途,就在于他是否能够帮助西方国家做到这一点。目前,北约没有控制利比亚全境的能力,但如果只消化部分利比亚地区的“战果”,北约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欧美共治”意在削弱中国

    记者:从利比亚局势看,欧洲代替美国冲到前台,一方面要

    实现自身利益,另一方面是否也在配合美国的全球战略?

    张文木:从1982年的马岛之战、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苏联解体、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再到新世纪开始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现在北约打击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无不显示欧美之间———尽管也有各自的“小九九”———目标一致的特征。

    2010年,在欧洲开始向地中海南岸布局的同时,美国公开提出“重返东亚”,这显然不仅仅是美国一家的宣誓,而是北约即欧美的宣誓。与20世纪初期欧洲主导“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同的只是,目前欧美试图共建的这个世界体系的主导权尚在美国手中,因此,如果从主导权优先原则排序,我们不妨将这个新体系称为“华盛顿-凡尔赛体系”。目前,这个转换过程在欧洲大西洋地区接近完成,接下来就是亚洲太平洋地区。

    记者:在“欧美共治”的格局中,中国是联合的对象,还是削弱的对象?

    张文木:如果将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放在欧美全球战略分工的大格局下,中美关系缓冲的空间将大幅缩小。由于目前市场经济支配着国际体系,欧盟、美国和中国的经济能力需要外部资源支持并对这种支持形成绝对依赖,而世界资源已不足以支持这三者的发展需求。资源蛋糕就这么大,且美国已接受欧洲的统一,那么“欧元”的扩大从某种意义上也是美国认可的。欧美接下来将是联合一致削弱中国,以从中获得更多资源份额。

    记者:有评论认为,这次利比亚之战是美元与欧元在石油富产区的较量,说这是一场“货币战争”。您怎么看?

    张文木:这是一个重要但不是本质性的分析。金融是资源的倒影。支撑国家金融的并不是金融本身,而是稀缺资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在中亚而不在华尔街银行。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国家的“团结”是有一定限度的。目前中东的形势与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时期苏美联手压制欧洲的情形正好相反。但这还不是西方分裂的“最后的晚餐”。利比亚之后,欧盟将控制北非,欧洲的统一将基本实现,这时英国就会体验到今天日本在整体性的亚洲大陆面前的那种被边缘化的感觉。

    据《中国青年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利比亚战争将引发全球变局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