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富18年的社区“总经理”
  • 2011年06月03日 作者:
  • 【PDF版】

    东关街道中和园社区书记高维顺。本报记者 吴凡 摄

    这是2010年10月建成使用的“中和舞台”,高维顺说,社区不光要搞经济,文化建设同样重要。

    本报记者 吴凡 摄

    本报记者 王琳

    在一般的城市社区,居民们最熟悉的往往是“社区主任”,其实,“社区主任”往往还“一肩挑”着“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职。对身兼两职的社区主任来说,他们往往把更多精力放在社区自治上。

    高维顺就是这样书一位记,他把社区当成一个企业去运营。对外,与辖区单位合作、谈判,想尽一切办法为社区拉拢资金;对内,他加强小区管理,使其更具魅力,足以吸引更多人来投资、发展。

    他曾经获得过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被评为潍坊市劳动模范的社区书记。18年来,在他的苦心经营下,中和园和苇湾两个社区,资产从一无所有到如今拥有多处房产,是为数不多的拥有自己产权的社区。

    当初进社区,只是图自在

    5月12日,记者在中和园社区见到了高维顺,这个又黑又瘦的“老头”十分健谈。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话说得激动时,习惯性地用手在胸前比划着。那样粗糙的大手,指头已经累得变了形,任谁看到都难以想象它的主人是位书记,相反,更像是出自一位老民工。

    就在高书记的办公室内,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一路走来有些传奇,但又十分“务实”的书记之路。

    1955年,高维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18岁那年,他跟同村其他几位青年一起参军入伍,在机枪营中待了两年后,由于种种原因又被调入潍坊市武警队。

    1984年,退伍转业后的高维顺回到地方,转业后的第二年,村里亏损经营多年的塑料编织厂开始向外搞承包,无论是谁,只要有能力扭转厂里常年亏损的局面,就可以担任企业的厂长。早就跃跃欲试的高维顺,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好机会。

    顺利成为厂长后,高维顺立即部署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带头下车间修机床,跑遍全省拉客户,甚至常常一连几个月都吃住在厂里。努力很快有了收获,不到一年的时间,厂子就开始摆脱亏损状态,年底一盘点,年收入整整比前一年翻了一番。就这样,又是两年过去了,到了1988年,高维顺经营的塑料编织厂已经是年收入将近300万元的“大企业”。

    可是他偏偏就是这么一个不安分的人,塑料厂开始盈利后,他居然盯上了另一个亏损企业。用他的话说,“我就喜欢挑战性的工作,别人干不成的我能干成,我享受这种成就感”。

    接下来的几年,高维顺又先后担任过电器设备厂、胜利螺钉厂、木材加工厂的厂长,无一例外都是将企业搞得有声有色,“财源滚滚”。

    但是,高维顺也是个常人,也会疲惫,近十年的商海打拼,让他有种强烈的无力感,萌生了“退出江湖”的想法。1993年,高维顺经过一番强烈的思想斗争,咬牙辞去了木材加工厂厂长的“肥差”,放弃了年薪二、三十万岁的薪酬,来到东关街道,成了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

    带领居民“家门朝街开”

    “其实来社区的初衷就是‘养老’的,没想到现实未遂我愿。”高书记十分“坦白”,自己当初辞掉高薪工作,来到社区唯一的目的就是“找乐子”。

    “当时我觉得我自己存款已经够了,唯一的想法就是找个闲散的地方,拿着基本工资,潇洒地度过余生,没想到却‘上了梁山’。”高书记笑笑说,经营社区的日子,一点不比干企业省心。

    高维顺清楚地记得,那是1993年9月1日,他踏进中和园社区居委会的大门时,惊呆了。所谓的办公室不过是一个阴暗的地下防空洞,居委会连自己的办公室都没有,这让高维顺有些受不了。“我心心念念的基本工资更没处谈了,根本就是妄想。”高维顺又开始忙了,目标是为社区赚点钱。只是那时的中和园属于老社区,小区环境差不说,居民的意识也相对落后。

    “每个地区都有它独有的优势,要试着挖掘它、利用它。”高维顺首先看到的是中和园辖区内很多一楼住户都是沿街的,如果将小院与街之间的隔墙打开,做生意或者用于租赁,一定会是另一番景象。

    将自家大门朝街开,这个“前卫”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居民的认同,高维顺挨家挨户做了思想工作。“其中有两户人家怎么也不听劝,我就自己出钱把他们的小院租了过来。”高维顺说,将小院租过来后,他出钱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很快便以每月800元诱人的价格租了出去,周围几户人家看到了“甜头”开始纷纷效仿。

    当初他的独到“眼光”,让这些住家户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而当年自己苦口婆心地劝说大家“大门朝街开”,是他至今都引以为豪的“功绩”。

    两年为社区“挣下”1500平方米产权

    居民富了,接下来就差为居委会挣下点什么了。

    高维顺脑筋又开始活络起来,社区本身一分钱资产没有,他决定把社区党企业一样经营。为了给社区拉赞助盖房,他几乎每天都耗在有施工项目的辖区单位内,每当来一车泥沙,他就厚着脸皮要过来。一些辖区单位不好意思抹他的面子,但又十分不情愿将建材送给他,便想各种招数难为他。

    想盖房,钢筋是必不可少的建材。但是又有哪家单位愿意心甘情愿地“捐”给他呢。一家辖区单位领导终于下达“旨意”:如果高书记自己来搬钢筋,谁都不准拦着他,但要是别人敢搬,决不轻饶。这话乍一听来,是十分给“高书记”面子的,但事实上,更是给高维顺出了个大难题,看你自己能拿走多少根钢筋。

    在接下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维顺除了要干社区的本职工作,还要充当民工的身份。每天清晨6点钟,他会准时来到该单位,独自一个人往回拉钢筋。8米多长的螺纹钢筋,一根就有六、七十斤沉,对于已经40岁的高维顺来说,绝对不是轻巧活。为了节约时间,他通常是一手拉着一根钢筋,艰难地拖着沉重的脚步,将它们“运”回居委会后,再反身回去,继续。

    他的坚持令人难以想象,从4月份开始动工,到10月份完工,居委会盖房将近半年的时间内,他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社区其他工作人员曾给他算过,按照一根钢筋65斤算,高维顺用双手整整拖回来了15吨钢筋。

    尽管已经想尽各种办法四处拉赞助,但是居委会盖房毕竟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在资金困难时,高维顺便只能自掏腰包。“大概用去9万元吧。”高维顺回忆,其实自己已经不记得到底为社区“投”了多少钱。

    就这样,在高维顺的带领下,如今的中和园居委会已经有了自己的房产权,足足有1500多平方米。

    指挥推土车,强行拆除乱搭铁棚

    2002年,中和园社区已经被搞得有声有色,而此时与之相邻的苇湾社区正被称为是一个“毒瘤”,成了东关街道的不治之症。

    9月7日,高维顺正式进入苇湾社区,担任居委会书记。那时候的苇湾小区是以脏、乱、差闻名全市的。楼与楼之间野草足有半人高,小区道路中间已经被各种乱搭乱建的铁棚占满,车辆根本开不进去,每当到了上下班高峰,必然是要挤成一团“麻花”。也正是由于乱搭乱建的规模太大,才导致以往几位书记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害怕遭了“众怒”。

    上任时,高维顺刚刚大病初愈。由于突患脑血栓,他在医院足足待了一个多月,出院时被病情折磨的他,已经由160多斤瘦到不足120斤。也正因为如此,苇湾社区那些乱搭乱建的居民,压根没把这个“病怏怏”的书记看在眼里。

    就是这位其貌不扬的“小书记”,铁了心要大刀阔斧地整治出一个全新的苇湾。上任不久后,他便开始走访那些乱搭乱建的居民,但是这些人大多都有“社会背景”,根本不听那一套。反而威胁高维顺,如果他敢乱来,小心自己的“小命”。

    当了十多年的兵,高维顺哪会被这些人唬住。既然软的不行,那就只能来硬的了。很快,他便自己出资故雇来了一辆大型推土机,直接开到小区里。一声令下,推土机向那些乱搭乱建的铁棚铲去。

    这样的举动,无疑会触犯众怒。大家手拿铁棍,砖头,纷纷向高维顺投去。

    “我当然害怕,所以就爬到推土车铲子上面的小台子上,这样他们就打不着我了。”高维顺比划着说,自己站在推土机上,指挥着司机,指哪推哪。那种场景下,感觉自己有点神气,也有点狼狈。

    遭到报复,砍刀架在脖子上

    这样强势的做法,必然会引来疯狂的“报复”。有人又开始放出话:不怕今天闹得欢,就怕明天拉清单。言外之意,便是要找机会找高维顺“算账”。

    2003年年初的一个晚上,半夜里高维顺和家人睡得正酣,突然听见“砰、砰、砰”几声,几块拳头大的石块应声落地。再看卧室里的所有窗户,已经被砸得粉碎,玻璃碎片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面对妻子紧张的询问,他强装镇定:“工作中可能得罪了人,事情不大,不用担心”。可话虽如此,高维顺心里明白,这是有人来“警告”他了,如果再强行拆除下去,恐怕后果更严重。

    为了不连累家人,高维顺在窗户外面自行安装了一层“铁皮窗户”。每天傍晚时候,就嘱咐妻子一定要把外面这层“铜墙铁壁”关上,以免再遭遇上次的事件,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在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内,高维顺再没有回过一次家,每天都吃住在居委会办公室内。

    一次,他带领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拆除乱搭乱建铁棚时,遭到了一群人强烈的阻挡,眼看就要闹僵,他只能要求大伙暂时停下进度。可就在回办公室开会时,高维顺第一次尝到被砍刀架在脖子上的“滋味”。

    当时高维顺跟几个人正在开会商讨接下来的进程,他背对着大门。突然,他发现气氛有些不对,对面的几个居委会工作人员齐刷刷地看向他身后。他慢慢回过头,几个壮汉就站在他身后,其中一个打扮怪异,身后背着一个二胡盒子。

    有些“反应迟钝”的他,并没意识到危险降临。他饶有兴趣地回过头,问那个背着二胡盒子的年轻人,“有事么”?那人有些蛮横地问,“高维顺在吗”?原来是找自己办事的,高维顺想着,痛快地回答着,“我就是”。

    “原来你就是啊!”说时迟那时快,年轻人突然从二胡盒子里抽出一把砍刀,架在高维顺脖子上,厉声问道:你是想继续拆棚子,还是想留住你的小命?被吓呆了的社区工作人员开始乱了,有的想拨打电话报警,可是被高维顺制止了。他心里很明白,歹徒发现有人报警心里一慌,指不定干出什么过分的事来,说不定自己真的性命难保。

    “有什么事,可以慢慢商量,你们年轻,为了我不要命,值么。”高维顺尽管心脏快跳到嗓子眼了,还是强装镇定跟对方谈判着。他将轻重利弊一一分析给这几个人听,大半个小时之后,那人才慢慢将刀从他的脖子上拿下来。

    “我没有报警,是想给这些人一个机会。”高维顺说,后来他不仅顺利地拆除了所有铁棚,还跟这些年轻人成了朋友,几个人做生意需要他的时候,他都是能办则办。

    “社区要发展经济,环境是第一位的。”高维顺说,如今苇湾已经成了潍坊市有名的“示范社区”。尽管现在自己已经不在那里担任书记,又重新回到了中和园社区办公,但在他心里,那段惊心动魄而富有成就感的岁月,一直深深刻在心里。

    采访完成后,高位顺带着记者在中和园小区里四处转了转,几乎每遇到过往市民,他们都会亲切地喊上一句“高书记”。没走到居委会的一处“房产”前,高维顺就会停下,向记者讲述发生在自己与这座建筑之间的故事。他心满意足地笑着说,真的,在我心里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为他“赚钱”卖多少力也心甘情愿。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富18年的社区“总经理”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