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路透社7次“猜”对我国月度CPI
核心经济数据为何屡屡“走光”
  • 2011年06月14日 作者:
  • 【PDF版】

    在国家统计局将按计划于6月14日公布5月份中国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前,和以往一样,5月CPI等核心数据这之前已经在网络上频频疑似提前“走光”。有关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相关人员的职业操守建设和舆情监控,对屡屡命中的“神算子”予以调查,切断数据泄露的黑手。

    统计局公信力受到极大质疑

    6月8日,路透社再次抢先发布我国经济数据,预测中国5月份CPI较上年同期上涨5.4%,将追平3月份创下的32个月高位。

    与此类似,彭博也在其终端上发布称,经济学家对宏观数据的预测值显示,5月份的中国CPI同比涨幅为5.5%。而根据记者掌握的数据,

    另有四家国内外证券机构的预测也为5.5%,高达三家机构对5月PPI的预测为同比增长6.4%。

    而上周五A股在最后一个小时的交易时间内“意外”地大幅反弹、上证综指迅速上涨30余点也被网民看做是“5月CPI数据外泄”的证据。网易佛山网民说:星期五的股市最后一小时起死回生,估计数据又提前泄了。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市场“竞猜”宏观经济数据了,而以路透社为代表的外国媒体及相关机构对我国经济数据的预测准确度相当之高,堪比“章鱼哥”。2008年以来,路透社已经累计7次精准地“猜”对了我国的月度CPI数据。

    中国的核心经济数据屡屡提前“走光”之后,统计局权威发布的公信力受到极大质疑。

    核心数据“走光”令人触目惊心

    虽然此前传出“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部分工作人员已经因为泄露宏观经济数据相继离岗”,消息仅仅涉及到国内部分宏观数据的泄密,但记

    者的调查显示,形形色色的经济数据甚至宏观决策泄露时有发生。

    比如,一家国内知名券商负责宏观研究的研究员多次在国家统计局月度宏观数据公布的前一两天,通过短信向记者详细告知了第二天将要公布的所有数据,虽然标明“传言”,但都与之后国家统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丝毫不差。

    这样的传言已经成为市场的一种习惯。每当数据发布之前,各种传言开始在市场里散播,而这些传言的共同出处都是“消息人士”。

    记者向多位提前提供数据的人士询问消息的出处,答案都模棱两可:朋友、同学都有可能成为消息的来源。比如,一位曾经身为某知名大学金融学博士的研究员,因为有供职于人民银行的同学,提供的数据也被认为更具有可信度。

    “数据反腐”已成新课题

    在宏观经济数据公信力受到公众质疑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关键经济数据和决策的泄密不仅会给国内经济金融环境带来负面

    影响,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国内的经济研究水平倒退。“从对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看,由于各种传闻、消息人士的出现,原本可能真正左右市场走势的宏观经济数据,在资本市场中成了信息占优一方获取利益的筹码。”

    赵锡军告诉记者:“以CPI为例,由于这一数据和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收益率密切相关,因此从事债券交易、研究的人员都会紧盯这一数据。大多时候,机构在正式数据公布之前,就会根据提前得知的消息布局市场,这也是众多机构、人员不惜代价提前获取数据的原因所在。”

    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认为,数据泄露在当前虚拟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会造成市场不公平。“通过这种不正当手段获得的所谓信息优势无异于公然抢劫。”但他也表示,从原始数据,到数据生成,再到数据发布,整个链条的内部周转时间较长,确实容易出现泄露的情况。

    中国社科院人民财富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贤在微博上表示,在近年来国家统计局数据不断发生“未卜先知”的情况,数据反腐已经成为反腐败的新课题。 据新华社

    路透社:那大概是采访的

    本报讯 英国路透社驻北京办事处负责人日前表示,路透社发布的关于中国今年5月份的CPI增幅预测数据源于该社所做调查。

    6月8日,路透中文网发布消息称,“中国5月CPI预计较上年同期上涨5.4%”,数据来源为“最新路透调查显示”。

    记者注意到,路透社在此前7次精准预测的报道中,均使用了“消息人士”、“官方消息人士”、“官员”或“一位关键部门的中国政府官员”等语言来显示其数据来源,而6月8日的报道以“最新路透调查显示”为数据来源的情况是第一次出现。

    路透社驻北京办事处负责人Don说:“调查是我们自己做的,是很透明的一个调查。”他还表示,路透社每月都会做这样的调查。

    但当记者再追问中国媒体所列举的7次精准预测的数据是否也是依据该社调查所得时,Don则回答:“那大概是采访的。”

    (段欣毅)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被幼儿园老师“关禁闭”
核心经济数据为何屡屡“走光”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