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振文差点被活埋,还当过生产队长
一生坎坷,迎来五世同堂
  • 2011年06月14日 作者:
  • 【PDF版】

    一壶茶、一部收音机,李振文如今的生活简单、幸福。

    文/片 本报记者 李芳芳

    曾在战场抬过担架,还险些被国民党活埋,虽然不是党员,却也轰轰烈烈地经历了战火纷飞的年代。眼看就要五世同堂,与党同龄的李振文有着说不出的知足。

    抬过担架,还差点被活埋

    由于做过白内障手术,李振文的视力并不是太好,所戴眼镜镜片的厚度跟啤酒瓶底儿差不多。透过眼镜,老人与记者对望了一下,和蔼地笑着让起了座位。

    “能与党同龄是我的福气啊,能活到现在更是福气。”李振文笑着说,1921年阴历三月份出生的他,比党稍微大了几个月,想到几乎和党迈着同一个步伐,李振文老人很是激动。

    抗日战争期间和国内内战时期,虽然李振文并没有机会上前线打敌人,却担任了很重要的角色———抬担架。“那跟上前线差不多,在枪林弹雨里边抬受伤的战士,他们或是腿受伤、或是头中弹,甚至有可能已经牺牲。每次抬担架心情都很沉重,他们痛苦的表情,到现在一直都还记得。”李振文说。

    据李振文回忆,在动乱的年代,过炮火连天的日子是再平常不过的了,尤其是解放前的那段时间,国民党正做着最后的疯狂挣扎,是典型的黎明前的黑暗。“有次和村子里其余三个人去济宁卖油,刚走到宁阳县就碰上了国民党,他们把我们逮住扣押了起来。由于我经常戴帽子,脑门上出现了一圈印记,那些人非得一口咬定我就是共产党员,拉到了树林里差点被活埋了。”李振文情绪激动地讲述着,好在最后终于说通跑回了家。

    当生产队长,带队修铁路

    解放后,日子安定了很多。由于有之前的经历,李振文在1955年担任了村里的大队计划股长,负责搞生产。

    “当时整个大队共有4000多人,4400多亩地,管理这么大的队伍,开会是常有的事,生活也只是下地干活、种庄稼、交公粮,简单忙碌。”李振文介绍说,那时候人均产量能达到360斤,后来逐渐超过了400斤每人,全大队每年需要向国家缴纳51万斤粮食,大锅饭的日子就那样过着。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政策落实下来就是上交自己的铁锅、铁盆、铁锹以及其他一切铁制品,家里年富力强的男劳力统统下煤矿,上铁路。

    作为计划股长,1959年,李振文带着村子里的一部分男劳动力,走上了津浦铁路。直到现在,这段铁路仍在使用,李振文似乎还能想象出当年铺轨的过程。

    一家之长,将迎来第五代

    李振文的大儿媳查仲英告诉记者,闲着没事的时候,老人总是讲一些那个年代的事情,现在老人有点耳背,再讲起来稍微有些费力,但他还是会通过只言片语来告诫孩子们珍惜来之不易的新生活。

    不吸烟不喝酒的李振文身体依然很棒,闲来无事的他爱听收音机,尤其是听到关于战争时期的评书,会泡上一壶茶,很沉醉地听上半天。

    尽管老人视力和听力都不太好,但并不影响在家族中的地位,一家之长非他莫属。

    “儿孙们都很孝顺,家里的大小事基本上先请示他,只要是老人说不行我们绝不会有反对意见。”查仲英说,从李振文老人那一代算起,家族目前已经有140多口人,规模相当庞大。

    “我很快就有曾孙子了,重外甥闺女大约在9月份生孩子,到时家里就是五世同堂了,想想就怪热闹。”李振文老人笑着说,家庭和睦带来的幸福溢于言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生坎坷,迎来五世同堂
买智能3D送PAD平板电脑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