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死在棺材里也忘不了山东人民的支援”
“陈毅担架队”的草根英雄
  • 2011年06月16日 作者:
  • 【PDF版】

    当年的支前队伍中发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

    姜晓彬 提供  参加过担架队的王立法老人在向记者讲述当年的故事。   记者 李钢 摄

    “陈毅担架队”旗帜。 姜晓彬 提供

    “淮海战役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我陈毅死在棺材里也忘不了山东人民对我们的支援……”谈起解放战争中山东人民在支援前线时做出的贡献,不得不提及陈毅元帅给出的这个评价。

    小车队、担架队、挑工营……为了支前,山东人民组成了各种各样的队伍。在这众多的支前队伍中,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舍生忘死救伤员,曾多次立功受奖,由于表现突出还获得了“陈毅担架队”的光荣称号。

    不少担架英雄 已经鲜为人知

    “老蒋快打过来了,区里要组织担架队上前线,你去吗?”1946年9月的一天,平邑一村(现在为平邑县城中社区)的男青年们见面后都这样相互询问着。原本想,打跑了鬼子,这下可以安心过日子了,可就在日本投降后不久,蒋介石又挑起了全面内战。1946年8月,国民党军队开始向鲁南解放区进攻。“国民党军队打过来,那些外逃的地主们就会跑回来,抢我们刚刚到手的土地啊。”于是,村里的许多青年决定报名参加担架队。

    时年20岁的王立法,立即报名参加。“当时村长不想让我去,因为我是村里的民兵队长,很多事还需要我,再就是家里老人也没人照顾……”60多年后的今天,王立法老人回忆起自己当时报名时的想法,就是“没什么可想的,抬起担架就上前线啊”。

    老人今年已经85岁,依然坚持“独立”生活。6月11日早上,记者来到老人家里时,他正在做早饭。虽然是当年的担架英雄,但现在周围知道老人事迹的人并不多,他也没享受什么特殊待遇。

    “当年,军队上发了很多证书,后来住的房子在一次大雨中塌了,证书全烂了。有些奖章觉着没用,也让孩子给当废品买了。”

    虽然没能享受到什么特殊待遇,但老人依然很满足,他经常和自己的孙子说,“我现在吃的很多东西,你老爷爷(曾祖父)见都没见过,我很满足。”

    和王立法相比,原担架队队员———平邑高泉庄的高启文则是远近闻名的担架英雄。但老英雄1972年就病逝了,年仅57岁。

    “当时父亲也是义无反顾,抬起担架就上了前线。”说起自己父亲的支前事迹,和共和国同龄的高开芹老人连忙翻出了许多珍藏着的材料,“父亲一生参加过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许多战役,多次被评为一等担架英雄、担架模范。他当年用过的东西、照片,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等很多地方都有呢。”

    由于各村青年报名积极,在很短的时间内,平邑一区就组织起了68副担架,354人。区里对担架队进行了严密编组,一副担架5个人,有一个民兵担任警卫,负责照顾伤员。然后3副担架编一个班,3个班编为一个分队,3个分队编为一个中队。最后,整个担架队共被编为了几个中队,奔赴前线。

    用茶缸给伤员 接小便

    鲁南战役一打响,担架队便接到了在后方转运伤员的任务。“共产党对老百姓很照顾,一般不让担架队到一线抬伤员,大部分都在二线等着。”王立法老人介绍说,最累时担架队连续两天转运伤员4次,累计行程500余里。

    “路长无轻担,何况是抬着伤员啊。”让王立法老人记忆深刻的是,在转运伤员的过程中,担架队员有一天半没顾上吃一口饭,“一队人,就喝了9锅白开水。”虽然顾不得吃饭,但队员们个个情绪高昂。老人介绍说,路上队员们相互鼓励:“上前线就不能怕饿肚子。”“没有三天的饿肚子,不能当穷人,更不能当担架队员。”

    在转运伤员过程中,队员们像对待亲人一样照顾伤员。高开芹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关于他父亲用茶缸为伤员接小便的事。当时,高启文抬的伤员身体多处重伤,他和另几个队员帮助伤员翻了个身,发现伤员要小便,为了减轻伤员的痛苦,他连忙解下系在腰带上的茶缸子为伤员接尿。“那个缸子本来一直在家保留着,我十来岁的时候,有博物馆的人来,赠给他们了,听说现存在北京的博物馆里。”其实,在担架队里还有许多队员用自己的饭碗、帽子甚至是手为伤员接大小便。

    队员们不仅像照顾亲人一样照顾伤员,有的时候他们还要用生命去救护伤员。在傅山口战斗中,为了抢救伤员,时任担架队二中队队长的高启文就差点献出自己的生命。鲁南战役打响后的第八天,担架队又跟随部队到了兰陵西北傅山口附近的战场。

    按照任务部署,高启文带领的二中队负责火线抢救。一到战场,他就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把8副担架、42名队员,分别安置在山坡的沟边、坝子根、坟堆旁等便于隐蔽的地方,自己则带领一副担架隐蔽在最前沿的石棚下。

    “轰轰……”随着敌军炮火的轰击,战斗打响了。“做好抢救准备!”高启文对身旁的一位队员说。话音刚落,他就发现一名战士中弹倒下,吃力地向附近一个瓜棚子爬去。可敌人并不罢休,机枪不断向伤员那儿射去。高启文对大伙说:“我上去把他背下来,你们做好转送的准备。”说完,他就向伤员冲去。敌人加强了火力封锁,子弹嗖嗖响着从他头上掠过。一颗炮弹落在他附近爆炸了,高启文额头被炮弹击起的乱石砸出了血,他忍着疼痛,爬到伤员身边,背起伤员顺着地堰下坡往回送……

    “小时候,每当问起父亲额头上的伤疤时,父亲都会给我们讲这段故事。”在农村习惯了高声说话的高开芹,谈起此事也变得柔声细语起来,“其实担架队的队员们个个都像父亲一样舍生忘死。和牺牲了的英雄们比,我父亲是幸运的。”

    据统计,平邑一区担架队在抢救伤员过程中,共有49名队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山东支前队伍出动 民工上千万人次

    由于担架队的出色表现,在战役结束后的总评大会上,平邑一区担架队荣获“陈毅担架队”的光荣称号。十多年后,陈毅元帅依然念念不忘山东人民的支持,在1959年青岛地方戏曲晋京汇报演出座谈会上,他说,“我陈毅死在棺材里也忘不了山东人民对我们的支援。他们在战斗中做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鲁南平邑一区担架队就是一个范例……”

    其实,除了担架队,山东人民的支前组织五花八门,可以说是男女老少齐上阵。“做鞋、磨面、碾米……”高启文的老伴、今年已80多岁的孙一连,虽然因为患病有些神志不清,但提起当年支前的事,还是有些断断续续的记忆。当时,妇女们同样是支前的重要力量。据统计,仅淮海战役时就有200多万妇女在后方碾米、磨面、做军鞋和照料伤员,像“沂蒙六姐妹”就是其中的英雄代表。

    “到淮海战役前,各地又都组成了支前常备担架营、常备运输营等跟随部队,还有子弟兵团也跟随部队,协助主力部队打仗。”淮海战役时,王立法还曾作为子弟兵团成员参加了战斗。

    据相关统计,在解放战争期间,山东人民为支援前线,共输送兵员95万余人,出动民工1106万人次,动用大小车100多万辆,运送粮食11亿余斤,支援了华东、中原、东北、西北四大野战军。

    淮海战役结束后,根据统一安排,王立法老人又回到了村里。“回家后听说,淮海战役打仗的时候,村里都没人了,都去前线了。”老人说。

    (姜晓彬对本文亦有贡献)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毅担架队”的草根英雄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