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人长不大男篮
中国男篮面临“换代”尴尬
  • 2011年06月19日 作者:
  • 【PDF版】

    跌个跟头,中国男篮能否迅速成长?

    本报记者 刘伟

    六月的南京,阴雨绵绵。东亚男篮锦标赛上,中国男篮的年轻人也在“雨季”中挣扎着。目前的中国男篮,中生代球员渐渐老去,而年轻人尚难堪大任。

    青黄不接的苗头,已经提前到来。9月份的亚锦赛,无疑将是一个巨大考验。

    中国男篮最好的时代,正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从上个世纪中后期的“黄金一代”的井喷开始,十几年间,中国篮球人才辈出。世纪之初,“三大中锋”撑起了中国内线,21世纪头十年,又出现了一批宏远的中生代球员,中国男篮的新老交替平稳而有序。

    2011年中国男篮的“老龄化”继续加剧着。老的领军人物,像王治郅、刘炜早已迈过而立之年,年事已高。而朱芳雨、王仕鹏、莫科也都到了奔三的关口,整个中国男篮的年龄结构逐渐增大,新老交替加速已经箭在弦上,否则断层将不可避免。这种情况下,年轻人需要迅速成长,接过前辈的枪。但是现在看来,这无疑是一种奢望。

    最近几年,在后卫线上,中国队先后进行过高大化与速度流的处理。但不论孙悦还是陈江华、于澍龙,始终没有把全队捏在一块的本事,球队的整体性始终打不出来。说到底,这些都是后卫线基本功不及格的恶果。

    从身材、速度而言,日本队后卫们毫无优势可言,但他们却在半决赛给中国队好好上了一课。快速推进中的传接球,充分利用身体,以及压迫式的全场防守,平时训练中涉及的技术,男篮二队没一项合格。

    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张兆旭、苏伟与董瀚麟是中国内线未来的希望。虽然身高优势极为明显,但技术上的单调与粗糙,已经成为他们更进一步的最大障碍。三大中锋赖以成名的中投,在年轻的内线身上已经不见踪影,而持球进攻方面,除了用身体恃强凌弱,实在找不出其他有技术含量的进攻手段。苏伟与张兆旭的得分,多数来自队友突破分球后的助攻,或者抢到进攻篮板的得分,而篮下的小技术,根本无从谈起。除了偶尔的后转身上篮,篮下脚步对他们而言,更像是教科书上的东西,跟实战无关。

    “现在我们有些球员基础很差。一些内线球员的技术根本就不能和王治郅、姚明这些球员相比。这些队员里很多人十七八岁就进一队打CBA了,每年训练比赛,主教练根本没有时间再给球员抠基本技术,所以就造成了现在这样的结果。”一位资深篮球人士哀叹。

    当内线更多充当人肉盾牌与进攻策应,外线则是乱枪打鸟,亚锦赛年轻队员能否担当起重任,让人忧虑。

    关键时刻缺少稳定军心的主将,也是年轻人中一个很大的缺陷。

    早在首战完胜香港,对方主教练就指出中国队经验匮乏,关键球处理可能会出现问题的情况。只是取胜韩国后,这些问题被暂时搁置起来,不过是问题终究要浮出水面,惨败给日本,问题还是彻底暴露了出来。

    篮球是一个集体项目,很多时候需要拧成一股绳,但是,篮球又离不开榜样的力量,特别是在球队最危急的时刻,因此一支球队不仅需要团结一致,更需要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核心。输给日本,中国男篮在第三节一溃千里,除了李楠临场指挥欠妥,男篮队员缺乏一个关键时刻的主心骨,也是重要的败因。

    以往中国男篮危急时刻,球会毫不犹豫地扔进内线,由姚明搞定一切。可当一群人实力平庸的时候,把球交给谁,就是个大问题。目前中国男篮的年轻队员中,技术出众、实力让人折服的几乎没有,当球队出现危机时,球队没有一个可依赖的核心,只能打到哪里算哪里,进攻失去目的性,输球也就毫不奇怪。

    一场被逆转要比一个季军更有价值。年轻队员出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同一个地方连续跌倒。在付出成长的代价之后,中国男篮的年轻人需要振作起来,扎扎实实地从基础做起,用亚锦赛完成救赎。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人长不大男篮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