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兼任18家企业董事长的官员姓甚名谁
  • 2011年06月29日 作者:
  • 【PDF版】

    □赵勇  在铁道部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结果中,审计署披露了一个令人咋舌的情况:铁道部下属信息中心6名司局级干部未经批准,在所属企业兼职,其中个别领导一人兼任18家所属企业董事长。(6月28日《新京报》) 

    一个巨大的遗憾在于,审计报告中并未提及这些违规兼职官员的具体姓名和职务,那些创造了“兼职神话”的官员,仍然被一层神秘的面纱笼罩着。

    关于铁道部信息中心这些官员创造的“兼职神话”,网民有很多议论,说得最多的,就是信息极度不透明给了违规兼职滋生的空间。“兼职神话”产生的根源,确实如网民所说并不复杂———无非是监督不力、信息不透明、政企不分等等。现在的问题,倒是相关部门在处理这些官员违规甚至违法获利时,把原本简单的事情搞得越来越复杂甚至异化了。而异化的结果,往往是那些违规甚至违法的官员得到了无微不至的保护,天大的问题,也总能以责任人“仅仅伤及皮毛”甚至毫发未损作为结尾。“收益无穷大、风险无穷小”,这样的现状,又反过来诱使一些官员进行肆无忌惮的权力寻租———如此,恶性循环即已形成。

    如果是审计署本身并未掌握这些违规兼职官员的名字,那么这只能说明审计工作还没做到位;如果明明掌握了名字、职务等信息却不向公众披露,那么,审计署息事宁人的处事态度就更要不得———姑息养奸这个道理,想必大家都懂。每年的审计报告,总被民众寄予厚望,而审计署公布的审计报告,的确曾铁面无私地点出了很多部委存在的问题。“审计风暴”这样的俗称,是人们对审计署最好的褒奖。但同样不容否认的是,近年来虽然审计署依然在披露一些问题,但“不点名披露”已经越来越多地在审计报告中出现。如今连铁道部违规兼职的几个官员都不点名,这对审计报告的公信力而言,当然是一次相当大的削弱。

    所谓“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信息公开,是最基本的行政伦理和责任,没有信息公开,所有的质疑、反思、整改、处罚,都将是一支没有靶心可瞄的箭,即便憋足了劲射出去,也根本找不着目标。铁道部官员的“兼职神话”就是如此,审计是审计署对相关部门的一次监督,公布详细可循的审计报告,就是提供了民众监督的最好通道。但为何,连“公布违规兼职官员姓名”这样的信息都要屏蔽?为什么对违规官员如此宽容?

    没有信息公开,即没有来自民众的广泛监督;没有来自民众的监督,权力就有暗箱操作的可能;权力一旦暗箱操作,“一个官员身兼18家下属企业董事长”和敷衍式问责,就都是可以内部解决的事情;违规官员不受惩处,体制性的反思和漏洞修补就是空谈……于驯服权力而言,信息公开是基础;于清理官员违规兼职现象而言,公布铁道部信息中心那些违规兼职官员的详细信息,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起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兼任18家企业董事长的官员姓甚名谁
>>世风眉批
张悟本和马悦凌何以“前仆后继”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