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特派记者 刘志浩 片/本报特派记者 周青先
谭门港位于琼海市,镇子东边即为南海。谭门镇的传统生活方式是,男人们出海打鱼挣钱,女人在家种地操持。6月23日记者来到此处时,由于台风临近,镇上多数渔船并未出海,镇子东南角一条狭长的港湾,横七竖八地排着大小不一的船,一些渔民在打理渔具。从谭门港出发的渔民,基本都去南沙群岛附近打鱼,可以说这么多年来,谭门渔民是南海争端最直接的“感同身受”者。
>>近礁打鱼,小艇被扣
“快来台风了,我们就赶着回来啦!”6月24日上午,在镇子上一家小饭店,琼·琼海09001船船长卢家北笑着对记者说。
中等身材,声音洪亮。卢家北一进屋,几位船长就开起他的玩笑:“还是卢老大胆子大,这时候还敢出海!”
船老大陈则波、王振福、丁之平、王庆鉴不住地打趣他。场面顿时热闹起来。
卢家北则谦虚地摆摆手,只是笑笑,对其他船长的话不置可否。他告诉记者,6月15日他和另外一艘船一起回来的,他们去了南沙群岛几个礁盘。据他讲,他们回来之后,没见谁再去过,当时在南沙,也未感觉到所谓“紧张局势”。“去了六门礁、东礁、西礁、毕生礁、柏礁、大现礁。”卢家北一边在纸上写,一边数着:“差不多就这六个地方啦!”他接着说,“很多地方都有越南人驻守。”
而就在回来前10天的时候,他的一艘小艇还“被越南人扣了”。卢家北所说的小艇,长有五六米,载重约一两吨。
记者了解到,这些船长们出海,一般都是驾驶一艘80吨到100吨的大机船,船上载着数量不等的一两吨的小艇。
到了礁盘附近水域时,先将大船抛锚,然后把小艇放下水,每艘小艇上两三个人,船老大们将这些人称作“公仔”(打工仔),一般来说,船老大买下船并招募公仔到南沙进行作业———包括捕鱼,下到十几米至三十几米深的海底礁石捞海参、贝类等海产品。
不过,并不是每次出海都赚钱,“有时会亏钱,现在油价太高了!”几个船老大同时抱怨。其实对他们来说,除了赔钱外,很多时候还会遇到其他“麻烦”,因为不是每一个岛礁都去得了,尤其是越南占领的那些。
“记不得是在哪个礁石附近,一共呆了三天,前两天都没事,第三天晚上让越南人发现,就把小艇扣了。”卢家北告诉记者,小艇上没有人,公仔都在水里作业,不知道什么时候越南人就把船拉走了。
这并不是卢家北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却是他不愿意遇到的“麻烦”。
卢家北告诉记者,他不敢去找越南人要,也不敢靠近岛礁,太近了怕越南人开枪。
不过这次他运气不错,因为他的小艇“第二天就被还回来了”。船是给了,不过船上的工具却一无所有,越南人没收了。尽管如此,卢家北仍连称这次很幸运,“基本没费啥劲,就把船拿回来了!”
>>被打被抓,只为生存
对谭门镇的渔民来讲,每次去南沙,都意味着一次冒险,除了反复无常的天气外,他们还得小心外国船和岛礁驻守者,这些,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不曾出现,而90年代中期之后,捕捞变得越来越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外国人驻守的岛礁越来越难以靠近。
琼·琼海02048船船长王振福告诉记者,由于岛礁附近鱼类、贝类丰富,渔民们每次都会选在尽量靠近岛礁的地方作业。
大概是2007年5月份,他带着一群公仔,开船到了南海的一个礁石附近作业。远远地,他们就能看到礁上越南人的高脚屋。随后一个小艇放到水里,开到离礁石几百米的地方。
王振福说,当时小艇首尾坐着人,大家很小心地观察着礁石上的动静。
但没等到他们下水,枪响了。“就听到嗖的一声,子弹从身边飞过去了,吓死人了。”
待回过神来,王振福他们才发现,玻璃钢做的艇身,已被“钻”了个洞。见势不妙,他们马上就离开了那里。
“我估计他们是朝着人来的,不过离得远,没打着。”说起这段经历,王振福显得有些后怕。“就差一点点,就打到人啦!”
同在这个月出海的丁之平,就没这么幸运了,他的公仔在类似情况下,被打伤了后背,所幸并未造成生命危险。“肯定要赔钱啊,算是白干了!”老丁愤愤地说。
除了被枪打,被抓的事也时有发生。船老大陈则波就有过两次被抓的经历。一次是1997年前后,被菲律宾抓去,关了4个多月。一年多以后,他再次被抓。陈则波告诉记者,两次被抓,都是大使馆交涉后,才被放出来。
>>爷爷辈时,曾去种树
“就像农民种地,自家地里东西熟了,为什么不能过去收?”谈及被抓经历,陈则波语气颇有些激动。
陈则波说,谭门渔民祖祖辈辈都靠去南沙打鱼为生,离开那里,“就像农民没了地,怎么活?”
讲起老一辈打鱼经历,陈则波和王庆鉴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我爷爷那会,就驾着帆船出海。”王庆鉴说。
王庆鉴告诉记者,据他爷爷王善礼讲,当时为谋生计,大批谭门渔民远赴南沙捕捞海货。那会儿只有艇仔(一种帆船),扯起帆,跟着风过去。这属于典型的“靠风吃饭”,王庆鉴告诉记者:“爷爷辈的那些人去过南沙很多地方,太平岛、中业岛,还在不少岛上种过椰子树。”王庆鉴给记者算了一下,他爷爷如果在世,已将近百岁高龄,“那会儿离现在差不多得有七八十年时间。”
陈则波也表示,小时候也听老人讲过很多下南洋种树捕捞的事。由于年代久远,且老人多不在世,当时具体怎么种树,种了多少,现在也难以统计。
不过让陈则波难以接受的是,当时条件那么艰苦,爷爷那一辈都能自由出入于南沙,现在有了马达机船,却总是被外国人赶出来。
无论如何,王庆鉴和陈则波每年仍会下海4个航次。据他们讲,上世纪90年代之前,没见过多少外国船,但90年代之后,外国船只越来越多,他们捕捞的环境也越来越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