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7月1日讯(记者 乔显佳) 1日,省文物局就日前在菏泽定陶县发现的大型汉墓及其重大考古发掘成果举行新闻发布会。专家认为,定陶西汉大墓中所发现的“黄肠题凑”,在全国已发现的十余座此类墓葬中,规格最高、保存最好、体量最大。
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透露,定陶西汉大墓的发现令常年从事考古发掘工作的专业人员也很震惊,“一名工作人员尖叫着给我打电话,说是发现了最大的墓。”
谢治秀在发布会上介绍,定陶大型汉墓位于菏泽定陶县大李家村西北约两千米,属于灵圣湖遗址的组成部分。发掘前,省文物局安排工作人员走访当地老年居民了解到,上世纪50年代,遗址地面上尚有三个高大的墓葬封土堆,后被取土毁坏。此次发掘的是其中一座墓葬。
去年10月,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开始,省文物局成立考古发掘领导小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菏泽市文物处、定陶县文物管理所组成定陶灵圣湖汉墓发掘考古队。到今年4月,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掌握了墓的规模、结构和保存情况。
5月25日,省文物局邀请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汉代考古专家,对现场进行勘察,并举行座谈会。专家一致认为,该墓是西汉晚期王侯级别的墓葬形制———“黄肠题凑”,是国内已发掘的此类墓中,规模最大、结构独特、保存最完整、具有代表意义的一座,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保护、展示价值。
据前期测算,建造此墓所用木材保守估计达3000-4000余立方米(一种算法为2100立方米以上)。而在此前发现的“黄肠题凑”墓中,所用木材不过几百立方米,足见定陶大型墓的规格之高。另有带朱书、墨书、戳印和刻画文字的汉砖23000多块,记录内容丰富。
定陶汉墓频受盗墓贼光顾,考古人员也未发现墓主人的遗骸。发掘时,在厚厚的淤泥中,考古人员用手细细地捏了一遍,“连个瓦片也没有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