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摆因钱而起,劳资对抗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两败俱伤。尽管不少大腕未雨绸缪,提前谋划敛财之道,但停摆引起的连锁反应,还是让多数人有些措手不及。
官网回归“石器时代”
“我们正倒退回互联网的石器时代,”一位NBA球队的网站运营人员说,“所有页面都要简化到极致。”
联盟规定,停摆期间,NBA和各支球队的官网,将不能再使用球员图片或者视频。因此早在停摆前,官网工作人员不得不忙着撤销大量图片、视频、新闻报道甚至是促销商品。于是,格里芬的扣篮,罗斯的运球,或者麦蒂的突破统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拉拉队员、吉祥物和慈善活动的内容。没有了球星作为噱头,NBA官网对球迷不再有吸引力。官网点击率下降,广告收入大幅缩水,联盟成为直接受害者。
大腕难来CBA
尽管NBA停摆,但CBA要想趁机吸引大牌前来,仍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现在来看,NBA多数大腕都有合同在身,而想要去国外打球,就必须要有国际篮联的发函,作为有约在身的球员,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即便联盟停摆,大腕们也难到中国来打球。
其实,停摆对联盟超级巨星的影响并不大,他们拥有一年动辄上千万的收入,雄厚的经济实力让其抗风险能力也高人一筹,小小的停摆面前,巨星们其实不差钱。倒是手握中产条款的蓝领,对停摆最为忌惮。“如果不停摆,我就能坐下来和火箭好好谈新合同了,但现在不行了。”谈及停摆,海耶斯极为失落。但这还不是最糟的,一旦停摆继续,他还要面对无法正常训练,状态得不到保证,以及收入大幅减少的窘境。对恢复自由身的蓝领而言,大胆跳出合同,甚至跻身CBA或许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明星生财有道
停摆意味着球员同自己的雇主———球队老板进入对抗状态,所以任何打着NBA旗号的赛事,都将不被允许,这其中自然包括了几成惯例的“NBA中国赛”。尽管如此,停摆并不影响球员同个人赞助商之间的关系。因此,即便拿不到老板支付的工资,多数明星大腕在休赛期依然能到处走穴,大把“吸金”。
1998年7月1日,联盟也曾停摆,常规赛缩水32场。不过,就在当年12月份,依然有16名球员参加了一场表演赛,尤因、莫宁均登场亮相。同样,这个夏天,罗斯的“中国篮球之旅”计划也不会受到影响,大腕们依旧可以“吸金”无数。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停摆让更多NBA球星有机会来中国淘金,自然会让球迷有机会一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