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师文静
《王闹一定有办法:奇遇
青花瓷》
郝月梅 著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1年6月出版
郝月梅是齐鲁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作为文学研究者和作家,她转向儿童文学的创作可谓机缘巧合。今年“六一”儿童节郝月梅同时推出了4本新的长篇儿童小说,延续她的“由由”和“王闹”系列童书写作。
在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齐鲁文学奖、泰山文艺奖等各项大奖后,郝月梅的王闹系列童书被列入“十二五”国家出版规划。
日前,记者专访郝月梅,她与记者畅聊创作灵感、儿童文学写作现状以及儿童阅读等热门话题。
谈创作灵感:作品有浓郁的当下生活气息
齐鲁晚报:你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萌芽》、《北京文学》等杂志上发表作品,近年是怎样转向儿童文学创作的?
郝月梅:文学得写自己熟悉的生活。30年前我还是一位中文系的大学生,一个文学青年,所以那个时候我的作品都是青年题材的。多年后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是因为我做了母亲,接触了孩子,有了这方面的生活感受。
齐鲁晚报:仅仅是因为做了母亲就开始儿童文学创作?
郝月梅:写作机缘也很重要,这得感谢我的一位学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她是《幼教园地》杂志的重点作者,某次她向我约稿,并告诉我她已经与主编保证会约到两篇好稿。我当时谢绝了,因为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儿童文学,但是我的学生很执著,无奈我只得硬着头皮完成。
当时女儿正上幼儿园,便写了两篇她的生活故事给学生交差。不想因为这两篇故事,《幼教园地》的编辑专程来到我家,约我每期提供一篇千字故事连载,这应该是我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开端吧。
这一年暑期我参加了《幼教园地》重点作者会,没想到参会的幼儿园园长们都说,他们最想见的就是写系列故事的我。有了读者的鼓励,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一气呵成写了十六万字的第一部儿童小说,也就是1997年出版的《小人儿由由》。后来继续写作,有了现在的“小麻烦人儿”和“搞笑鬼王闹”、“不一样的杜小都”系列作品。
齐鲁晚报:你写了三个系列20余本儿童小说,出版两百万字的作品,灵感来自哪儿?
郝月梅:我是一个写小说的,小说不是童话,不可放开去尽情幻想,它具有写实性,应是在现实基础上想象的花朵。我的小说基本都取材于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有浓郁的当下生活气息,这也应该是小读者喜欢我的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它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读来熟悉亲切,有认同感,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比如“由由”,这个形象实际上是我女儿和她的同龄人。“杜小都”这个五年级的小女生是有生活原型的,我和她母亲很熟悉,从她两岁做的一些事我就看出她是个不一样的孩子,她有思想、有主见、有心劲儿、有灵气、有创造性。前几年我在《齐鲁晚报》成长热线栏目里写了多篇家庭教育随笔,其中就有好几篇取自这个孩子。王闹这个男孩的形象来自女儿的同学。
齐鲁晚报:你觉得目前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处在一个怎样的水平?
郝月梅:中国儿童文学与世界儿童文学相比,的确有一定的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地域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拿英国来说吧,它是一个有着丰厚儿童文学底蕴的国度,几百年来出过《艾丽丝漫游奇境记》、《比得·潘》、《小熊温尼·菩》等世界名著,所以现在出现《哈利·波特》一点都不奇怪。
而在中国,作家们开始自觉为孩子写作是二十世纪之初的事。同时,西方一些文化发达的国家对儿童文学也非常重视,并不视儿童文学为小儿科。不是作家写不了成人文学才来写儿童文学,相反,倒是一些文学大家也来给孩子写作。
谈可读性:不能为博儿童喜欢而搞笑
齐鲁晚报:今年六一儿童节你又有4本新书出版,怎么延续王闹这个形象?
郝月梅:我不是一个很勤奋的作家,是一个有教学和科研任务在身的教师,属于业余作家。这些年能够不停地写,是因为小读者的厚爱,可以说,是读者推着我写下去的。
因为我没养过男孩,也就没有写男孩的自信。完全没有料到王闹系列出版后会让不少读者喜爱,包括许多中学生。有家长告诉我,他五年级的儿子边读边笑,一口气读完后还嫌没看够,让家长给出版社打电话要求再出王闹续集。这位家长感慨地说,他为儿子买了几书橱文学书,儿子却从来没像读王闹这么兴奋。
孩子们没有看够王闹的故事,我也觉得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没有写出来,虽然前几年在写杜小都,但我内心一直牵挂着王闹。翻开给女儿小时候记的日记,我就有一种创作由由的冲动,再写王闹时我会有一种久违的感觉,王闹和他的伙伴们在我的头脑中鲜活欲出,这两个形象就像自己的孩子,创作时特别亲切,特别有感觉。所以,在完成杜小都系列的创作后,我决定回过头来继续写由由和王闹。
齐鲁晚报:你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也是一位高校文学课的教师,多年的文学研究对您的写作提供了什么样的帮助?
郝月梅:我是齐鲁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教师,教了多年美学、写作,近年又教儿童文学,因为集研究与创作于一身,所以创作理念很明确。
我认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是文本与小读者的和谐统一。即文本应该满足小读者的审美期待,能吸引他们阅读,只有儿童读了,才能实现文本的价值。否则,作品的艺术含量再高,思想再厚重,对儿童读者的作用也是个零。所以,我要求自己的作品首先应该具有可读性。
齐鲁晚报:什么样的作品具备可读性呢?
郝月梅:具有可读性的儿童文学,应该是故事、趣味、幻想三位一体的文学。故事是内容的载体,趣味是故事追求的效果,而幻想是营造故事的重要思维方式。或者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一句:有趣的故事。儿童文学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故事大王,能写出生动、新颖、引人入胜的故事,还要把故事讲得富有童趣。
现在很多人把幽默与搞笑等同,认为儿童文学要想博得孩子的喜欢,只管多制造“笑料”,我认为幽默与搞笑有本质的区别:幽默是天然的、智慧的、有味道的;搞笑则是浅层次的、有意为之的、乏味的。
谈儿童阅读:可用“时尚书”来吸引儿童阅读
齐鲁晚报:您觉得现在的小学生、初中生们更应该阅读一些贴近自己生活的校园小说还是童话、科幻作品?
郝月梅:读书就像吃饭一样,人和人的口味不同。孩子们读什么体裁的作品更好,比如是校园小说、还是童话科幻,那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来,由孩子自主选择,大人不要强行干涉。只要孩子喜欢读书,并且读的这些书是积极向上的就可以。
现在,许多家长都支持孩子阅读,舍得为孩子在阅读上投入,但是也有一些困惑。孩子感到作业多,上学时间紧,没空读书;孩子喜欢上网、看动画片、不喜欢读书等等,这些问题,是因为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一个孩子到了上中学的时候都不喜欢读书,再让他爱读书会非常困难。 齐鲁晚报:如何帮孩子养成读书习惯?
郝月梅:首先家中要有读书的氛围。一个自己都不读书的家长,家中找不到几本书的家庭,让孩子感受读书的氛围就很难。同时,对于年龄小的孩子,还提倡亲子阅读,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现在家长大都很忙,有的认为陪孩子读书是一件耗时的事。实际上,读优秀的童书不仅对小孩子有好处,对家长也是很温馨的一件事。经典的儿童文学,不仅儿童喜欢读,成人也喜欢,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也会受益匪浅。
齐鲁晚报:暑假到了,去书店为孩子选书是令许多家长困惑的问题。
郝月梅:很多家长不知道什么是好童书,往往在书的选择上比较盲目,一般跟着孩子走。孩子选书往往跟着时尚走,时尚的书,特别是畅销书,快餐的东西比较多,就如肯德基、麦当劳,营养价值小,但是很受孩子们欢迎。我的观点是:“时尚书”可以看一点,以吸引孩子们阅读。
我认为好童书应是既好看又耐读的书。对于孩子来讲,好看就是幽默风趣,有奇趣险趣,有很好的文字表达,有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样的书孩子们一定喜欢。我觉得不一定要选具有深刻大道理的图书,但一定要对孩子成长有益。像幽默风趣的故事,可以使孩子性格开朗,健全心智。比如《猫和老鼠》,它没讲什么大道理,但你不能否定它是经典,只不过是影视版的经典。这类风格的书也可以放心让孩子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