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幽静的山中小区原是昔日战场———
万福山庄藏“甲午谜团”
  • 2011年07月04日 作者:
  • 【PDF版】

    万福山庄内路西,169号楼便是当年北洋海军“子弹总库”的原址。

    从棉花山临时炮台西眺远遥墩、遥了墩两座临时炮台,中间是大口湾、葡萄滩。

    从萝卜墙上东看,合庆滩、北山嘴炮台(合庆饭店)、刘公岛如在脚下,山脚下的柏顶炮台也清晰可见。

    文/片 本报记者 高洪超

    今天的环翠区万福山庄小区环境幽静,东、北、西三面环山,正南向海,高山深壑,茂树绿荫,小区窝藏山中。而在甲午战争时,这个“Π”形地带

    的崇山深壑却是军事重地,周边分布着多座永久性或临时性炮台,北洋海军南北帮诸炮台的子弹、火药库也深藏此间,森然肃杀之气漫山盈谷。

    甲午战败后,国人根本没来得及审视那场千年未有之耻辱,历史的车轮已间不容发地把老大帝国碾压在弱肉强食的人类狩猎场上,这个山夼

    也给今人留下了诸多谜团。

    两个“北洋海军弹药库”

    2011年6月11、13日,记者两次深入这个沟谷时,在小区北面那棵百年柿子树下遇到了73岁的护林员徐新友,徐新友是原徐里夼村民,现居万福山庄。

    今天万福山庄的区内主道原是一个南北走向的河套子,村民沿河建房。1994年开山盖楼前,河东宽敞,河西狭窄。直到1994年代,河西仍仅有四栋房子5户人家,南北一溜并排,东向开门,空间逼仄。

    徐新友生于1939年,他和83岁的徐明芝都证实村南有个叫“北洋海军弹药库”的地名,原址就在今天万福山庄大门入口不足10米、路西的169号楼周遭。在徐新友的记忆中,“北洋海军弹药库”只有一大堆青灰色的瓦砾残片,但具体体量已看不清。

    在万福山庄大门外路东的“花苑宾馆”后院,今天依然有一排两栋坐北朝南的青石青砖灰瓦山脊房。戚东夼村68岁的戚务德介绍,房子由一个叫张楚才的国民党海军上校于1930年代自建,原址就是北洋海军的“弹药库”,整个花苑宾馆就是这个“弹药库”的大体范围,而昔日的马蹄夼村位于距此大约两百米的东岗,就是今天的鸣翠花园小区。

    徐新友、戚务德所说的两个“北洋海军弹药库”相距不过70米,一样用途的建筑,分建两处,似乎有点离谱。在清末,子弹和火药属于两种军事物资,后者其实是炮弹发射药。考虑到清末底层民众对子弹、炮弹发射药这些泊来品的认知能力,可以肯定地说,两个老人的说法都过于笼统。

    一个子弹总库,一个火药总库

    在大清帝国官方记载中,东里夼的这两个“弹药库”最早出现在1894年5月29日李鸿章上报光绪帝的《校阅海军事竣》奏折中:“于仙梯岭马蹄疃分建子弹总库火药总库各一座,添建拐角快炮台田鸡炮台共三座。”

    现行标点符号不是中国人的发明,给一口气读下来能噎死人的中国历史原文献断句,至今还是中国大学历史学研究生考试的必考内容,就当年李大人“于仙梯岭马蹄疃分建子弹总库火药总库各一座”,今天也出现了不同版本的解读,留下了一个谜团。

    第一种断句方法是“于仙梯岭、马蹄疃分建子弹总库、火药总库各一座”。就是在仙梯岭、马蹄疃这两个地方,分别建一座子弹库和一座火药库,这种表述最合乎今天国人的表达习惯,也合乎事理逻辑———安全起见,子弹库、火药库应分建两处,拉开适当距离。另一种断句方式是“于仙梯岭马蹄疃分建子弹总库、火药总库各一座”,即在仙梯岭中一个叫马蹄疃的地方分别建子弹库和炸药库。

    威海卫城周遭,唯有东里夼有一个叫“马蹄夼”的小村,位于徐里夼村东南、戚东夼村东北,大约在今天半月湾隧道西口北侧,始建于清末,到1949年后也不过10户人家。考虑到威海湾南北帮诸炮台守备最高长官戴宗骞常驻祭祀台,因此,李鸿章所谓的“马蹄疃火药总库”就位于戚务德所说的花苑宾馆,而徐新友所说的路西那个“北洋海军弹药仓”应该是“子弹总库”。

    此两库都位于马蹄夼以西,相距不到百米,离徐里夼、戚东夼村都比较远,考虑到了安全问题。因此,“于仙梯岭马蹄疃分建子弹总库、火药总库各一座”的断句解读应该更符合地理、事理。

    庶民看不懂的北洋炮台

    幽深狭长的徐里夼南北纵深约760米,谷底东西最长不足百米,谷中没有可耕之地,但其中有一个叫“炮台”的地点。自小区北头那棵百年柿子树向北约5百米,山谷中一座小型养鸡场的位置即是,但已看不出任何痕迹。

    循山路北上,穿过茂密的树林,跨过被季节性流水冲刷的路沟,爬上一条干涸河道的沟堰,记者找到这个养鸡场时,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当年戴宗骞在此构筑炮台的意图所在。同行的徐新友老人也表达了同样且困扰他几十年的疑惑。

    按照当时日军的侦查资料,在“祭祀台北方”有一个临时性炮台,装备有两门12厘米口径加农炮、两门7厘米口径山炮,而东里夼这个炮台恰在祭祀台北。

    关于那场耻辱,我们不得不再次借助日本参谋本部编撰的《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这本战史第34章附有一张“山东半岛清国军之行动”地图,带有图例符号、备考说明,很合乎规范。这张地图标注有“东里夼”,位于祭祀台炮台西北,附有两个“〔”符号。按图例说明,这是两座临时炮台。

    参考同一张图上的所谓“遥远墩炮台”符号标注为“︹”、“遥了墩炮台”符号标注为“〔”,再对应两者的主要设想作战方向,可以推断,“东里夼”两座临时炮台的主要作战方向与遥了墩炮台一样,都是向西防御,这跟戴宗骞一直坚持的“敌自西来”的战争方向预判是一致的。

    当年这里先由戴宗骞的绥军驻守,战火烧到威海卫近郊时,戴宗骞带绥军前出南帮战斗一线,改由刘公岛两哨(两个连)的护军驻守。

    “山炮”在这里的出现是一个历史细节,体现了两座炮台的功能定位。东里夼正北是海拔293.8米的棉花山主峰,山峰东南约百米是一个被徐里夼人叫做“萝卜墙”的峭壁高崖。

    5月28日,从环翠区孙家疃镇的王家村缘山脊向西,记者爬上了“萝卜墙”山顶、棉花山峰。在“萝卜墙”山顶向东看,半月湾、北山嘴、刘公岛仿佛就在脚下,甚至可以看到山脚下的柏顶炮台。在棉花山上西眺,远遥墩、遥了墩临时炮台历历在目,大口湾、葡萄滩一目了然,向北甚至可以看到靖子头一角。甲午年末,这一带山头由北洋海军营务处候选道员马复恒带兵守卫。

    1895年1月30日下午,南帮诸炮台全部沦陷后,戴宗骞带领10余名随从退至祭祀台,当夜宿住今天万福山庄169号楼附近的子药库中。31日早晨,丁汝昌上岸与戴宗骞商议战守之策,戴说自己已派人西出召集溃散的绥巩军,要留下坚持战斗。这时,守卫北帮、西帮12座炮台的只有一营新募绥军,最多不过512人,当晚,新募绥军溃散西逃。

    2月1日,丁汝昌再次上岸找戴宗骞,此时,除马复恒守卫的祭祀台炮台外,棉花山、萝卜墙、东里夼炮台都人去台空。这一天,戴宗骞被劝回刘公岛,丁汝昌随后派水兵炸毁了炸药库和北帮诸台。

    两栋老房子疑似北洋火药库

    戚务德老人说北洋海军的火药库被毁,外号“张疯狗”的张楚才能建大宅子。张楚才当年建大宅子时,还套起了并不高的围墙,1949年后张宅变成林业部门的园艺场,后来由改建成今天的花苑宾馆,其方圆2500平方米的范围大体传递了当年北洋海军火药总库的体量。

    但围绕这一排两栋5间和8间的老房子,存在两个说法,戚务德说是张楚才建的,徐里夼村83岁的徐明芝老人却说那是北洋遗物。而考察那栋8间老房的最东一间,其内部结构有三个值得玩味的细节,让徐明芝的说法更值得推敲。

    这间房子的天棚很精致,用细长木条码排密订、小白灰挂顶。天花板在胶东俗称洋棚、天棚,直到1980年代初期,胶东人家的屋内天棚还一般是用高粱秸子扎好,糊上彩纸而成,而在这间青石墙青砖拱券砌窗的老屋中,一角破败的天花板露出了修长条整的细木条,这在胶东民间是罕见的。

    第二点是这间房子屋顶的东山墙砌着一个奇特的马头墙。马头墙属于典型的江南民居硬山墙构造,以“白墙黛瓦马头墙”的安徽民居最为典型。江南地狭平地更少,民居连片,鳞次栉比,加上多竹木构造,一户着火往往火烧连营,而以户或以屋为单位,构筑高出山字形屋顶的马头墙,可以起到防止火势蔓延的独特功能,而当年督修北洋海军子弹总库、火药总库的戴宗骞正是安徽寿州人。

    第三点就是这间屋子里面独特的反“\/”形窗户。这个镶嵌在东山墙外立面的窗户离天花板很近,呈长方形,高度不过30厘米,长度不过半米。窗口在墙壁中的外立面和内立面大小不一致,内大外小,由外向内逐渐发散砌成,与碉堡射击孔内窄外宽的构造正好相反。窗户外立面和内里面之间的下边墙体也不是水平的,而是一个斜坡,这一点证明,建设这一间的初衷绝不是为了给人居住的。

    就在这栋8间房子西一间的西山墙上,也出现了一个类似结构。青砖拱圈很整齐,但比东墙体的窗户要低,拱圈之下,砌成墙体的青砖很纷乱,似乎经过改建扩大窗户、再匆忙砌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福山庄藏“甲午谜团”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