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报记者 李婵娟 实习生 李建华
2011年5月24日,烟台双语实验学校被烟台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责任公司以8955万元整体收购,根据该公司与芝罘区教体局签订生效的合同,“烟台国际”已于6月15日正式接手学校。作为山东第一个“吃螃蟹”的学校,校内的老师和学生走向如何成为市民普遍关注的问题。近日,记者走进双语学校一探究竟。
饭菜三菜一汤,教学秩序井然
6月28日,记者在双语学校看到,学生的上课秩序一如往常。中午放学后同学们都秩序井然的到食堂就餐,餐桌盘子里盛着两个素菜,两根鸡腿,旁边还有一碗汤,“好吃,给你尝尝啊。”当被问到饭菜合不合胃口时,一位五年级的同学爽快地夹起菜对记者说。
学校的李鸿彩老师说,学校改制以后,我们教职工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选拔晋升等方面与其他的公办学校政策是一致的。
与学校内部的平静相比,学校外部质疑声、不解声层出不穷。
“这几天关于烟台双语学校改制的事众说纷纭,我们做为学生家人非常担心老师队伍的不稳定,真希望详细知道双语学校的体制及老师的构成情况?”网友“guest”的疑问代表了很多市民的观点。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学生家长担心学校的教学质量将会下降,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有市民称学费将大幅度上涨,双语学校将会成为贵族学校。
而现在,双语学校新聘任的全国劳动模范、原烟台三中校长杨风歧已经到任,他也成为双语学校改制后唯一更换的学校教职人员。
“烟台国际”承诺:老师和孩子都不动
杨风歧是烟台市双语实验学校的新任“掌门人”,据他介绍,双语学校创建于1994年,学校分设小学部和中学部两个校区,目前学校共有在编在岗教师170多人,外聘教师和人员190多人,在校学生总数3400多人。
“老师不动、孩子不动。”烟台国际董事长刘治波这样对记者保证。他告诉记者,芝罘区区委、区政府和区教体局均已承诺双语学校今后继续享受国家和地方有关教育办学的优惠政策。双语学校现有教职工队伍原则不动且今后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选拔晋升等方面与区公办学校政策一致。同时,对于学校认为不合适在双语学校任教的教师,由区教体局统一接收安置。同时烟台国际还享有在芝罘区公办中小学挑选在编在岗的优秀领导干部和在职教师,充实双语学校的管理和教学队伍的“特权”。
刘治波坦言,双语改制后学校多少会有些改变,最主要的改变就在于教学设施将会逐步更新,原有较为陈旧的教学设施将在近期进行更新,到时,双语学生将会享受到最好的教学环境。
杨风歧告诉记者,双语学校1994年建校时的学费是8000元,在17年间由于物价上涨学费共提高了两次,现在的学费是9200元。
“公办民助”将成历史
烟台双语学校历史上是“公办民助”学校,还是山东省第一所“公办民助”的现代化寄宿学校。
据记者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民助”学校,是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国家拥有所有权的情况下,学校面向社会招聘有识之士投资教育事业和学生家长支付择校费的一种办学形式。烟台国际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尹藤荣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已不允许这种体制学校的存在,双语改制成为必然。
刘治波坦言,“烟台国际”本身主抓对日研修生业务,他自己也经常走出国门,而正是这种经历让他认识到中国教育与国外教育的差距,也萌生了想要打造一批国际合格学生的想法。
“我们的教育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一些缺失,希望我们这些企业家能投资教育事业来弥补教育的差距。我将会把从日本学到的教育新理念植入双语实验学校的发展中,把双语实验学校办成全国一流民办学校。”刘治波有信心将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