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留声机”解决不了中国问题
———重温先辈的声音之九
  • 2011年07月11日 作者:
  • 【PDF版】

    温故新语

    坚持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建国原则,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曲折历史进行深刻总结而得出的真言,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仍有切实的指导意义,离开这一原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就可能出现战略性的失误。

    □张福记

    读毛泽东的文章,无论是关于革命还是建设,都可以看到他多次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中国的问题要靠中国人独立自主解决”;“和平是必须取得与能够取得的,但主要应依赖自力而不应依赖外力。只有自力更生,自立自强,自己有办法,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国际与国内各方助我力量,方能发生作用,才是可靠地取得和平,否则就是不可靠的,是危险的。”

    坚持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建国原则,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曲折历史进行深刻总结而得出的真言,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仍有切实的指导意义,离开这一原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就可能出现战略性的失误。

    之所以提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首先源于中国独特的基本国情。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文明大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有自己相对独特的发展规律,因而照抄照搬别国的模式和全面依赖外国的理论与援助来发展自己,都是不现实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早期,照搬俄国革命模式,发动工人在城市起义,以失败告终;建国以后仍然仿效苏联模式,实践证明效果不好,搞了30年,也没有摆脱短缺经济的困境。独立自主的原则也同样适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但不能照抄照搬,要立足中国,与时俱进,有继承,更有创新。“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几十年来,很多留学生都犯过这种毛病。他们从欧美以及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第二个原因则在于中国的大国地位。无论中国是弱还是强,其他国家都会特别对待中国。当中国积贫积弱时,西方发达国家积极参与瓜分中国;当中国逐步崛起走向富强时,已经发达的国家会将中国视为威胁,想尽一切办法阻挠中国社会的发展。这是中国作为大国的宿命,你必须坦然面对。

    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就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崛起,个别发达国家及中国周边一些国家想方设法遏制中国的发展步伐。无论是对中国形成的C形包围圈,还是举起反倾销的大棒对中国经济贸易进行抵制,无论是高科技领域的对华封锁,还是不断在金融、人权、军事等领域挑起事端寻找打击中国的理由,都体现了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不适应。如何看待中国崛起进程中的遭遇,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选择。

    在中国主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一度有不少所谓的精英迷信市场主义,提出中国的汽车等行业不需要自己创造民族知名品牌;更有反对18亿亩耕地红线,幻想去国际市场购买粮食养活中国人的怪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就得永远为别人打工;在人类生存的无可替代的第一必需品粮食生产上,必须立足于基本上自给自足,有着13亿人的中国社会才可能有顺利发展的基本前提。因为这些东西对一个崛起的大国来说是必需的,但又是从市场上难以买来或者买不起的。当前中国经济仍然属于外向型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过高,从根本上制约着中国崛起的步伐。在面对维护中国根本利益时,由于中国发展的不少空间为外人控制,导致我们做决策时非常艰难。

    所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仍是当代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需要坚守的根本原则。为此,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指导思想,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追求民富中不断扩展中国市场的包容量,逐步形成中国市场占主导的格局,让广大人民能够充分享受现代化的成果;切实重视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从官本位向成就本位转变;鼓励创新,强调核心技术的自主创造,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和思想创新的良性机制;真正克服各级政府畸形追求GDP的不正常现象,构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干部评价机制;加强历史研究,大兴调查之风,站在世界的高度,从中国相对独特的历史和现实中,比较国家的兴衰之道,在深刻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中国发展的特殊道路,克服当代不少主流精英人物万事不如人和崇洋媚外的态度。这是我们新时期坚持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原则的深层要求。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必须坚持辩证思维。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及引进外国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决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只是主次地位不同,反对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复兴才能立于坚实的基础上,和平崛起才不会因外在的不利因素而轻易中断。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
新政
舆情
“留声机”解决不了中国问题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