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头上的艺术
  • 2011年07月11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霍晓蕙

    我国的石刻艺术资源博大精深,在世界上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而壮观的摩崖刻经更是为我国所独有,但人们对它们的关注多出于一种观光心态,至于它们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多层面的价值,很少有人深究。近年来,由于全国书法热的兴起,石刻艺术尤其是碑刻重又为学人及书法爱好者瞩目。山东都有哪些石刻艺术的经典?日前,记者走进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采访了石刻考古专家赖非。

    “所谓石刻,即历代刻在石头上的文字或图画。山东石刻艺术是我省古代文化遗存亮点中的亮点,也是全国石刻艺术的典型。尤其是秦汉碑刻,其数量占全国总数的60%左右。”赖非说。从文物考古调查的结果看,石刻以陕西、河南、山东三省最为集中丰富。陕西以唐碑为最,西安碑林中所藏为其大宗。河南以北朝造像题记和墓志为多,以龙门刻石、洛邙山墓志为代表。山东地区则以秦汉碑刻、云峰刻石、北朝摩崖刻经最著名,曲阜、济宁、泰安、莱州、邹城是集中地。

    “和豫、陕二省相比,山东的石刻艺术特点,一是时代早,内容多;二是保存完好,相对集中;三是个性突出,气魄宏大。因而自宋代以来,就特别受金石学家、书法家的推崇。晚清康有为说,北朝书法有三大宝库,一曰龙门造像,一曰云峰石刻,一曰邹县四山刻经。龙门为方笔之极轨,邹县四山通隶楷、备方圆,为榜书之宗。康氏所说的三大宝库,有两大宝库在山东,如果再加上内容丰富的秦汉碑刻,足见山东石刻地位之高了。”赖非先生说,“山东有那么多的碑刻,每一组石刻的背后都隐藏着一连串的历史故事、文化内容,我们这些年充其量只起到了一个‘摸清家底’的作用。”

    

    经石峪刻经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经石峪,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经文刻于面积2064平方米的缓坡石坪上,自东而西刻《金刚般若波罗密

    经》,采用后秦鸠摩罗什译本,原本全1卷、32分目、5172字,经刻只刻到15分目“特经功德兮”,计44行,每行125字或10字不等,凡2799字,字径50厘米。刻经历

    千余年风雨剥蚀、山洪冲击、游人践踏、捶拓无度,已残损磨灭过半,现仅存经文41行、1069字(包括可认读的残字和双勾字)。刻石无年月和书刻者姓名可考。

    《郑文公下碑》

    被康有为称作北朝书法三大宝库之一的云峰石刻,是中国书法史上难得的珍品。主持书刻的郑道昭,曾被清人奉为北方书圣,与王羲之并驾齐驱。云峰刻石分布在莱州市的云峰山、大基

    山,平度市的天柱山和青州市的玲珑山上,共有北魏、北齐的作品41种。石刻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有题名、游记、铭告、诗文、颂德碑;有四、五字的简单题名,也有字逾千言的宏篇巨制。其中最有盛名

    的当数《郑文公下碑》了。此为郑道昭在任光州(现莱州)刺史时,于北魏永平四年所书,距今已有1500年左右的历史。其碑高3米,宽4米余,全碑1236字,刻工精巧,字迹清晰,世所罕见。

    铁山《石颂》

    邹城铁山摩崖石刻位于铁山之阳的一块斜坡为45度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刻石南北长66.2米,东西宽16.2米,面积1085平方米。根据刻石的内容可分为经文、石颂、颂文和题名四部分。经文,系摩崖刻经的主要部分,17行,现能够辨认的近800字。

    《石颂》石刻位于经文上端之西,刻“石颂”二字,篆书,直径90厘米,系颂文的标目。颂文刻于经文右侧,12行,字径22厘米左右,现存476字,骈体文,隶书为主。其中“如龙蟠雾,似风腾霄”是对佛经书法的高度评价。颂文记述了刻经的位置及周围环境、经主家世、刻经年代,并特别赞美了刻经书法艺术的精妙,颂文记述的刻经时间为:“皇周大象元年岁大渊献八月庚申朔十七日”,即公元579年。题名位于刻经的下部,记叙了宁朔将军大都督任城郡守经主孙治等的名字和摩崖刻经的书写者安道壹。

    《张迁碑》

    《张迁碑》篆额题《汉故毂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有碑阴题名,刻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今东平境内,于明代出土。《张迁碑》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张迁碑》和《曹全碑》都为汉末名碑。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形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张迁碑》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是韦荫等为表扬他而刻立的。

    武氏祠画像石

    武氏祠位于嘉祥县纸坊镇武宅山村北,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巧,取材广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武氏祠汉画像石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碑、汉画像石群,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石。

    神话故事、奇禽异兽类是武氏祠画像中极为精彩的一部分,如西王母、东王公、雷神、风伯等画面。画像中最多的仍然是历史故事和人物,其中有手持铁锸农具耕作的神农氏、手持铁叉率众治水的夏禹、肩扛武器坐在妇女身上的暴君夏桀等各具特色的历史人物;还有曹沫刺桓公、专诸刺王僚、荆轲刺秦王、完璧归赵、二桃杀三士等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有闵子骞芦衣赶车、丁兰刻木奉亲、董永卖身葬父、老莱子娱亲等孝义故事,以及鲁秋胡戏妻等烈女故事及宴会、狩猎、车马出行、攻战等。

    在陈列室细细观赏这些刻画精美的汉画像石,如同欣赏汉朝留下的一张张照片。这些“照片”直观地展现了许许多多被历史遗忘的生活画面和精神状态,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真实的、令人心魂激荡的汉朝。

    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石

    沂南北寨墓群一号墓系大型画像石墓。此墓用280块预制石材筑成,其中画像石42块,画像73幅,画像面积44.2平方米。画像石主要内容有:攻战图、祭祀图、雏形图、丰收宴享图和乐舞百戏图等。画像雕刻细腻,技法多样,气魄雄浑,是汉画像石艺术发展兴盛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佳作,该画像石墓也是汉代民间匠师创作的集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于一体的杰出作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头上的艺术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