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工汇”帮大学生和用工单位搭建洽谈平台
300名大学生签下用工协议
  • 2011年07月11日 作者:
  • 【PDF版】

    ▲“暑期打工汇”对接洽谈现场爆棚。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招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微笑着为学生们介绍企业情况。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本报济宁7月10日讯 9日上午,本报“大学生暑期打工汇”对接洽谈会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火爆举行。14家爱心企业到场参加,共提供了350多个勤工俭学岗位,600余名学生参加了对接会。经过一上午对接,近300名大学生与用工单位初步达成协议。

    9日上午8点多,“大学生暑期打工汇”对接洽谈会还没有正式开始,现场已聚集了很多前来求职的学生。南昌大学医学院大二学生张瑞绵做足了准备,不但准备好了记录本和笔,还让父亲到现场给自己提供建议。“暑期打工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能够赚到钱不说,还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社会、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所以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张瑞绵说。

    尽管当日天气非常炎热,但对接洽谈会正式开始的那一刻,炎热的天气却被现场同学们的求职热情盖过。单位招聘人员也兴奋不已。“令我非常感动的是,这些学生们根本不怕吃苦,我们单位此次提供了一些促销、外勤工作,相比之下是非常辛苦的,但许多学生仍然报名去干这些工作。我们本来要招30名暑期打工者,现场报名的学生就超过60人,回头我们一定会好好考虑,争取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打工机会。”济宁泡宝商贸公司负责现场招聘的赵女士说。

    “大学生暑期打工汇”对接洽谈会由齐鲁晚报《今日运河》编辑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济宁市委等单位联合主办。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李邦志表示,这次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暑期生活,为学子提供了暑期社会实践、勤工俭学、提升素质的平台,也为在校大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实现就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锤炼机会。

    本报副总编蒋典国表示,目前大学生获得暑期打工岗位的渠道非常有限,由于缺乏经验和正确的领导,大学生暑期打工上当的现象屡屡产生,“大学生暑期打工汇”活动就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和用工单位搭建这样一个会晤洽谈的平台。下一步,本报将逐步把“大学生暑期打工汇”打造成品牌活动,为大学生暑期打工打通快捷安全的“绿色通道”。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愿为同学们提供便利”
同宿舍四舍友“组团”打工
“被拒绝就当练口才了”
性格不同姐弟俩选同单位打工
300名大学生签下用工协议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