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报记者 王帅 实习生 丁泽义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团购在网民中流行起来,威海也不例外,一些本地网站赶上流行、推出团购大餐。但这种新型的网络购物形式带来不少消费纠纷:团购完洗车服务,店家却说活动取消了;团购的饮料,第二天就过期……网站和商家到底谁的错?消费者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
团购不只是价格打折 服务常常跟不上
6日,市民杨女士向记者反映,上个月在某团购网站团购了价值3元钱的洗车加打蜡服务,当她在有效期内享受服务时却被告知因“价格太低、团购人太多,公司赔不起”而取消洗车服务。杨女士大老远跑到经区,结果白跑一趟,只好自认倒霉。
与杨女士有类似经历的人还有很多,冯女士团购了瑜伽课,因团购的学员太多,场地无法容纳,无奈她每次一下班就去瑜伽馆“占地儿”;郑女士团购了12元的电影票,但闷热的影院环境与正价看电影却大相径庭等。网站上与实物不符、预约排不上号、后续服务不到位等,难道价格便宜只能得到打折服务吗?
记者采访了昆明路附近的某餐饮店,该餐饮店经常在某网站推出团购套餐。店主邹燕(化名)介绍说,团购使店里生意很红火,5月推出了5折套餐,3天就卖出了300多份,虽说挣钱不多,但带动了散客量。谈到折扣问题,邹燕坦言,若折扣不大,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大,达不到推广作用。团购网也不希望店家把价格提高,否则订单量会下降。通过审核且网站策划好团购方案后,双方要签订合同。签订合同后,网站会派人对菜品进行拍照,传到网站上作为消费者的参照。
商家与网站利润怎么分成呢?邹燕介绍说,一般团购网站业务人员会主动联系商家,在达成协议的过程中,团购网不会收取商家任何费用,他们采取赚取差价的方式盈利。如一家餐饮商家将套餐底价报给网站,团购网在此基础上加价,加价后与原价对照算出的折扣即是团购的套餐折扣。
但照片拍得好,实物怎样呢?市民刘先生是个“吃客”,每次都被团购网站上的香艳美食吸引。但提前预约好几天的刘先生到餐饮店后经常失望,“严重失实啊!”菜量、味道、服务总与描述的有差距。对此,邹燕透露,拍摄样品与消费者实际购买套餐种类肯定相同,但菜量可能会有出入。
商家入团购门槛形同虚设 有时商家自己也被骗
对于团购网站的经营模式,美团网威海城市经理杨亮介绍,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联系商家、双方协商团购方案、资格审查、签订合同、做出网页并复查。消费者在网上付款确认购买后,需要凭借团购相关凭证去商家消费。商家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决定着整个团购品质,因此,对商品和服务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资格审查。
杨亮说,其公司在审核商家时会遵照一定的手续,如检查是否具有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明、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件;公司会了解商家口碑或派人员亲自体验商家服务;并会派人员实地拍摄店内价目表,以防出现虚高报价。由于不是本地网站,除本地审核外,还需要将所有资料交往北京总部进行审核,在一单商品最终上线前会将制作好的页面交予商家确认。
在资格审查方面,去年12月创办合欢团购网站的哈工大毕业生靳晨曦介绍,除检查商家实的“硬件”,即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证件外,对商家虚的“软件”也纳入考虑,即道德诚信、服务、口碑等。靳晨曦透露,因是本地网站,除对某些商家比较熟悉外,还可以通过试吃、试玩、试购物,提前对商家商品进行质量及服务的“测试”,结合市民的口碑,与通过测试的商家签订合作合同。
但资格审查到底有多大作用?很多商家表示基本的证件都很齐全,不会有什么纰漏,所以资格审查几乎都能通过,很多商家表示并未有网站相关人员过来跟踪监督。对于网站工作人员提及的对“软件”考察,很多消费者认为“太虚”、“门槛太低”,“不可能对每个商家都知根知底。”
靳晨曦也有过被骗经历,不久前,“川锅演义”餐饮店与其网站达成协议,团购价值30余元的火锅套餐。团购过后,共有30余人团购,团购金额达900多元。团购结束半个月后,该店竟然消失。靳晨曦调查后发现该店已经易名换主,餐饮店负责人音信全无。靳晨曦拿着一纸合同却找不到人,无奈承担了全部损失,把每一笔钱退还给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