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10日讯 (记者 韩纪功 通讯员 王帅 庆全)今年秋季以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将《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3页曾子的注释由“山东嘉祥人”纠正为“山东平邑人”。至此始于明成化年间、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曾子故里之争终于尘埃落定。
据平邑县史志办原主任、编审李常松介绍,在明朝以前,曾子故里是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本无异说。但随着明王朝对曾子后裔“照孟、颜二氏例,授翰林五经博士”之议的提出,与汉代流寓江南后来又迁居山东嘉祥的曾子后裔之间,为争夺封袭,夺取权势,相互攻讧,从此,宗圣曾子故里之争愈演愈烈。
然而,历史学界对曾子故里早有定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第10页注释,“曾子,名参,春秋时鲁国武城人,今山东费县人。”1979年版的《辞海》第718页“武城,古邑名。春秋鲁地,又名南武城,在今山东费县(今属平邑县———作者注)西南。”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和《春秋战国形势图》上春秋鲁武城的标记,更是自然地标在魏庄乡南武城的位置上。
2009年8月,平邑县史志办给人民教育出版社写信,指出该社出版的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3页对曾子的注释“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有误,应纠正为“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平邑)人”。该社对此十分重视,召集专家反复论证。
2010年3月31日,该出版社给平邑县史志办复信,承认应该照平邑县提供的材料修改。今年3月31日,平邑县史志办、魏庄乡政府及曾子后裔代表又专程赴该出版社进行督促纠正。4月30日,人教社派员到平邑县实地考察,决定自2011年秋季开始,中学语文课本中曾子故里改为平邑县。
至此,《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百科大辞典》、《辞海》和中学课本等主流权威出版物对曾子故里的说法一致,已有600多年的曾子故里之争终于尘埃落定,宗圣曾子故里重新“回归”平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