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600多年宗圣故里之争“尘埃落定”
曾子就是平邑人,不是嘉祥人
  • 2011年07月11日 作者:
  • 【PDF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3页。文中划线部分是对曾子的注释。

    本报7月10日讯 (记者 韩纪功 通讯员 王帅 庆全)今年秋季以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将《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3页曾子的注释由“山东嘉祥人”纠正为“山东平邑人”。至此始于明成化年间、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曾子故里之争终于尘埃落定。

    据平邑县史志办原主任、编审李常松介绍,在明朝以前,曾子故里是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本无异说。但随着明王朝对曾子后裔“照孟、颜二氏例,授翰林五经博士”之议的提出,与汉代流寓江南后来又迁居山东嘉祥的曾子后裔之间,为争夺封袭,夺取权势,相互攻讧,从此,宗圣曾子故里之争愈演愈烈。

    然而,历史学界对曾子故里早有定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第10页注释,“曾子,名参,春秋时鲁国武城人,今山东费县人。”1979年版的《辞海》第718页“武城,古邑名。春秋鲁地,又名南武城,在今山东费县(今属平邑县———作者注)西南。”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和《春秋战国形势图》上春秋鲁武城的标记,更是自然地标在魏庄乡南武城的位置上。

    2009年8月,平邑县史志办给人民教育出版社写信,指出该社出版的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3页对曾子的注释“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有误,应纠正为“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平邑)人”。该社对此十分重视,召集专家反复论证。

    2010年3月31日,该出版社给平邑县史志办复信,承认应该照平邑县提供的材料修改。今年3月31日,平邑县史志办、魏庄乡政府及曾子后裔代表又专程赴该出版社进行督促纠正。4月30日,人教社派员到平邑县实地考察,决定自2011年秋季开始,中学语文课本中曾子故里改为平邑县。

    至此,《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百科大辞典》、《辞海》和中学课本等主流权威出版物对曾子故里的说法一致,已有600多年的曾子故里之争终于尘埃落定,宗圣曾子故里重新“回归”平邑。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日关爱
临沂血库 O型血告急
延伸阅读:曾子故里之争
曾子就是平邑人,不是嘉祥人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