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建丽 本报通讯员 郑建芳 李莉
芸芸众生,有名的、无名的,谁能留得住时间?它们静默无声,却将时间的片段封刻在自己身上,凝成永久的定格,这就是文物!请随我一起拂去历史的尘埃,揭开时间的面纱,来一段穿越的旅行,走近这些博物馆的传世瑰宝。
古人常以“琴棋书画”的修炼程度,来衡量一个人的才华和修养,其中棋指的便是围棋。今天要展示给大家的,就是从西晋远道而来的围棋子,它们还是纯天然的石质“产品”,无污染、无公害,是目前中国年代最早、保存最好的“博弈”实物。
232枚围棋子见证历史
邹城博物馆陈列着一些西瓜子状的东西,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黑色的。“这是什么宝贝?”参观的市民,常会在这里停留,好奇地询问。
在柔和灯光的照射下,白色的“西瓜子”显得晶莹剔透,微微泛黄。黑色的“西瓜子”油黑锃亮,更加与西瓜子相像。这些“西瓜子”旁边还放着一个圆柱形的敞口泥质陶盒。其实,这些“西瓜子”是大名鼎鼎的围棋子,陶盒子相当于今天的棋子罐。这一套物件便是古代文人雅士的益智“玩具”,其中黑子103枚,白子129枚。只是还没有找到与其配套的棋盘。据推测,陶盒子应该有两个,发现的只有今天陈列的这一个。专家称唐代以前棋局纵横各17道,合289格,黑白棋子各150枚。这副围棋子比实际少了68枚。
围棋棋手在古代地位很高
围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是古人喜爱的一项集智慧和娱乐为一体的体育活动,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戏。围棋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围棋在我国古代称为“弈”。传说围棋的起源距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最初的围棋棋局、棋子的设定,与当时的思想文化、军事斗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小的棋盘之中.既包含阴阳之理,还蕴有王道政治。比如“举棋不定”这类围棋中的术语,常被用来比喻政治上的优柔寡断。
到了汉代,围棋手开始分级,起初分为上中下三等。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围棋历史上的重要阶段。魏晋时期玄学兴起,文人学士尚清淡,弈风更盛,称下棋为“手谈”。这时的棋局已盛行19道的棋盘,这是我国围棋的最后定型。这时的棋手还按技术分为9品。隋唐五代,围棋活动更为普遍。武则天供养“棋博士”,玄宗设“棋待诏”、“书待诏”、“画待诏”一起编入翰林院管辖,这样棋手就第一次成为国家官员,确立了围棋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所谓“待诏”,说白了就是等待皇帝的召见,专门陪皇帝、妃子、王子、公主下棋的官。
围棋主人刘宝文武兼备
这幅珍贵的围棋子来自哪里?必须说一下它的主人———刘宝。在邹城市西南,距城区30公里的郭里镇独山村西北1.53公里处有着一座墓葬,当地人把它称作伏羲帝后之墓。后来有犯罪分子盗墓,文物专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围棋子就来自于这所墓葬。同时还宣告世人,这并非伏羲帝后之墓,而是西晋刘宝之墓。
刘宝这个人在西晋可非同一般,在他墓前室右侧有一墓碑,写明了他的来头。墓碑上篆书着“晋故”2字,志文从右至左竖行排列,共7行,满行9字,共55字:“侍中、使持节、安北大将军、邻护乌丸校尉、都督幽并州诸军事、关内侯高平刘公之铭表,公讳宝,字道真,永康二年正月二十九日(后面的字不详)”。原来他既是西晋王朝皇帝左右的侍臣,又是手握军权的边疆高级将领。
根据刘宝写的《刘宝文集》三卷及《历代史书考异》两书,还有《世说新语》、《汉书叙例》中对刘宝的记载,刘宝出身贫寒,自幼聪颖好学,文采飞扬,善通古今,同时又善于骑射,精于武功,作战英勇。刘宝成了名人,他保存下来的围棋也成为了名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