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报记者 韩杰杰
在安丘柘山镇山区丘陵中,有一个不折不扣的“石头城”。
它的外墙、里面的房子、台阶,都是用石头建成。
2008年动工至今,庄园“总规划师”、七旬老农民刘洪宝,已不记得用了多少石块来建这个庄园。
如今,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庄园已经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景点。而对这片土地的将来,刘洪宝还有更多的想法。
山路深处的“石头城”
从安丘市区,一路向西南行进50多公里,就能到达安丘、沂水交界处的柘山镇,此处丘陵起伏,曾是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的边防要塞。
在柘山镇中心东北侧5公里处,一条蜿蜒山路边,坐落着一个不大的村子———华家宅村。
站在村里往东边山坡望,郁郁葱葱中,一条“小长城”映入眼帘。
这就是刘洪宝规划的石头庄园,坐落在东高西低的山坡上。
第一次与石头庄园碰面,你很难不惊呼,更难将它与一个七旬老农联系在一起,因为这是如此浩大且精致的一个工程。
引人注意的首先是一道长长的外门墙,高约四米,由三四十层石块垒成,弯弯曲曲,围起了半个山坡。据说这是20多个小工整整垒砌了9个月的结果。
站在另一侧的山坡上俯视,庄园的整个轮廓刚好盈满双眼。
其实,庄园“总规划师”刘洪宝也不知道外门墙到底有多长。他只记得,一次他给外门墙抹一圈石灰,从8点干到了12点,才抹完。而就算仅仅绕着走一圈,也得有大半个小时。
穿过外门墙连着的一道栅栏门,便揭开了石头庄园的第一层面纱。那是一堵两人多高的仿古木头门,嵌着门环,挂着红绳,两侧贴着大红对联,旁边有两个石头储物室。
跨过木门,顺着石头台阶上至半山腰,便能看见一座石头房子,两间,30平米左右,这是刘洪宝与老伴的住所,也是刘洪宝捡了半年多石头建起来的。
刘洪宝喜欢住石头屋,舒服,无论外面多热,屋内都很凉快,甚至连风扇都不用开,冬天烧个炕,也暖和。但近几年,刘洪宝发现石头屋其实有个缺点,那就是里面常常收不到手机信号。
屋外是用水泥砌成的桌凳,月亮高挂的时候,刘洪宝会和老伴坐在这里,抽袋烟,喝点茶。或是午后,坐在这里,俯瞰低处的葱葱绿树。
离他住处10多米远,在芙蓉树的阴凉下,还藏着一个小院,小院的大门花了刘洪宝颇多心思。他用石头垒好门框后,为了让大门看上去更“艺术”,他“做”上了蓝色的凤凰,金黄的大龙,褐色的树干,而为了让树干更有生气,他在树干上还雕刻出了展翅的金蝉和啼叫的黄莺。
就这样,原本普通的果园,因为有了刘洪宝这些巧思,变得有了世外桃源的风范。
69岁当上“总策划师”
把这块地好好打扮一下,建成个“花园式果园”,是刘洪宝2008年有的念头,那时他已经69岁了。
别看这里如今绿树葱葱,但在1983年刘洪宝承包这片山坡的时候,这里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有一次,他为了种五棵樱桃树,挖坑就挖了半个月,因为地太硬。
最初的三个年头,每年初一,他都扛着头,去山上刨坑、捡石头。夏天天气热了,他就睡在山上,以便早起干活,有时候还能听到狼在附近叫唤。
凭着这股劲头,原来的荒山,硬是让他栽满了桃树、杏树、樱桃树,变得绿意盎然。他也靠着这片果园养家,支撑起一家七口人。
后来,土地重新调整,他管理的地小了,但是“口粮地”仍旧挨着山坡。成家立业的子女们心疼父亲操劳,说服老人享享清福,别干了。但他闲不下来,他割舍不下对这片土地的感情。
“在这块地上干了近30年了,有感情了,国家交给咱管理,咱得好好照料这块地,让它更绿、更漂亮。”刘洪宝说,现在子女有出息了,也很孝顺,家里已经不指望果园来养家糊口了,最近几年,他也不卖水果了,山上果子熟了,就自己吃,或者送给亲戚朋友吃。但是要让他撒手不管这个果园,他舍不得。
让他更坚定这个念头的是曾经的一段经历。
1995年,刘洪宝的大儿子长脑瘤,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作为家庭支柱的他也得了胸膜炎,生活已经十分困难。而偏偏就在这一年,刘洪宝的小儿子考上了厦门大学美术系。家里实在是连去大学的路费都拿不出,更不用说学费了。
老两口寻思,这学,咱不上了。
“当时日子太难捱了。”刘洪宝的老伴王莲池说,她二儿子学习也非常好,就是因为当时太穷而辍学了,挺对不起他。小儿子学习也非常好,常在学校考第一名,后来参加高考,考上了大学,很想去上。小儿子对她说,家里只要给他凑个路费就行,他去大学后自己打工养活自己。
后来,安丘一中的老师和同学得知了这个情况,就自发给家里捐了800元钱,正是这些钱解了燃眉之急,小儿子最终去成了厦门。大学期间,小儿子边打工边上课,四年之间只问家里要过1200元钱,却汇了15050元钱回家。
刘洪宝说,毕业后,他的小儿子就在厦门自己创业,有了点钱,就为村里修了一条通往大山深处的生产路。后来,他的小儿子又打算在村里建个美术培训学校,免费培训柘山的美术爱好者,但因土地难以被批准等原因,计划搁浅。后来他小儿子又跟他商量,说要不在果园里建一个“园”吧,打扮得漂亮点,父母看着也舒服,也能为自己的学生提供一个免费写生的场所。
就这样,刘洪宝脑袋中有了对果园未来的想象,他甚至都没有拿出一个书面上的规划书,就急匆匆行动起来。
退休了,累了,开心了
他的第一个想法是将自己管理的这片地用石头围起来,既有特色,又美观,还自成一体。
由于子女在外工作,大大小小的活儿都落在了他身上。
柘山镇不缺石头,在华家宅,老一辈靠山吃山,住的都是石头屋。农民在高低不平的土地上种田,也习惯用石头砌个边,让土地平整一下,防止水土流失。
石头虽不缺,但怎么把它运过来?靠人力显然不现实。
刘洪宝便雇了两个拖拉机,一个拖拉机每天180元钱,让它们往果园里拉石头,整整拉了四个月。在拉石头的同时,刘洪宝从村里找了20多个工人,开始垒墙。为了防止石头墙倒塌,刘洪宝专门让人在地下挖了沟,埋上了一米多宽的石头墙,做墙底,然后往上摞石头,越摞越窄。
由于这些墙个头都三四米高,上下需要垒砌三四十层,20多个人整整干了9个月,才将墙合拢。
墙合拢后,刘洪宝一算计,花费已经10多万了。
外墙砌起来了,里面的细节只能指望他自己做了。由于劳作习惯了,刘洪宝每天5点就起床,起来后就抽袋烟,琢磨这个园子还缺点啥。
他看园里缺个大门,就拾起自己的木匠手艺,花50多天做了一堵两人高的木门,雕刻了花纹。为了仿古,他专门买了特制油漆涂刷,并安了两个门环,古色古香的大门引来赞声一片。
为了让园子里多些生气,他亲手用水泥做了老鹰、龙、狗等摆设。在大龙上,他还安了两个灯泡充当眼睛,夜晚的时候,龙眼烁烁,煞是好看。
他还将别人不要的石碾运到山上,花费了4天时间重新做上了木托子,在园子里支了起来,平时碾碾谷子,并且在院子里种上了牡丹、满天星。
老伴看他一个人时常搬着10多斤重的石头铺台阶,一干就是一天,心疼了:好好的清闲日子不过,整天折腾啥?
但刘洪宝闲不住。他也开玩笑说,虽然现在他是退休了,但比以前更累了,不过累得开心。
让这片土地更加美丽
走在果园中,时间仿佛能慢下来,你会发觉一些繁忙时不觉得的小乐趣。例如一朵开得正艳的野花,会让你会心一笑;走在半道上,你可能会碰上一只肥硕的白鹅,它会摇摇摆摆跟在你身后;某棵果树下,藏着一只小山羊;偶尔草丛中,你还会找到一两颗鸡蛋,那是刘洪宝家养的母鸡下的。渴了,果树上已经散发果香的李子和桃子,因为无农药无化肥,可以擦擦就入口;走累了,随便找块石头找片阴凉,就能欣赏漫山的风景。
如今,这个石头庄园,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观光景点,很多安丘人、潍坊人特地驱车赶来这里只为一睹庄园风光,有人还特意从青岛等地赶来,拿着相机拍拍摄摄。
对上门的观光客,刘洪宝都很欢迎。他说,人们喜欢这里,他很高兴,这说明自己的付出有价值。不过,有时人来得太频繁,刘洪宝的孩子反倒挺担心,怕年岁已大的老两口吃不消。
“多的时候一天能来三拨人,二三十个人屋子里都坐不下。”生性热情的刘洪宝用两个开水壶烧水都跟不上趟,总觉得自己招待不周。
但热情的刘洪宝唯一不欢迎的人就是动歪心思的人。一次,来了几个小伙子,说给他几百块钱,让他在山上开辟一间小屋子,他们来打麻将,刘洪宝严词拒绝了。
在刘洪宝眼中,尽管这个庄园还算是个半成品,但对脱离田园生活太久的人来说,这里就是世外桃源。他不希望有人来破坏这里的宁静。
以后,刘洪宝还想在果园低洼处建一座小桥,“小桥流水人家”,更有田园气息。在入口处,他还要建一个仿古的屋顶,让入口更有些气势。在花园里,他还要种更多花卉,好让这片土地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