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刘腾腾
近日,海岸阳光小区居民反映,小区对面工厂长期开工造成小区内昼夜气味刺鼻、噪音不断,入夏以来,刺鼻气味和隆隆的噪音使居民的困扰愈发严重,居民只能昼夜紧闭门窗防止气味、噪音蔓延。2008年,工厂计划搬迁,但因资金等因素影响,搬迁延迟。
异味、噪音侵扰小区两年
四方区海岸阳光小区南侧的联创集团整日开工,噪音不断,气味刺鼻,来源是工厂生产原料已内酰胺,而厂方曾回应称,工厂即将搬离市区(本报2010年7月12日C03版曾报道)。
7月31日,记者来到海岸阳光小区,走进小区内离联创集团最近的9号楼,一股刺鼻的气味迎面而来。家住四单元的程女士称,小区交房两年来,靠近化工厂的8、9、10号楼的居民昼夜受气味和噪音的侵扰,尤以凌晨最为严重。四方环保局副局长王俊英称,2010年8月环保局曾在气体排放最严重的凌晨采样,经山东省监测中心鉴定,符合工业区三类监测标准。
王俊英称,下周将布置工厂气体排放的监测工作,环保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环保部门的监管力度稍显薄弱,“即使鉴定结果符合国家标准,但由于紧挨居民区,还会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这种情况下,环保局不能使用执法手段,只能敦促工厂不应只满足于排放标准达标,而应减少对周围居民造成的影响。”
王俊英称,在老工业区逐渐变身商用住宅区的转型阶段,海岸阳光小区居民遇到的问题并非个案,随着工业区周边住宅区的增多,环境监测标准却没有同步更改。
资金短缺,工厂搬迁延迟
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联创集团的前身青岛国棉二厂,原是一家专为斜交胎生产棉纶帘子布的企业,由于市场对帘子布生产的需求下降,导致该厂的效益下滑,在资金、企业主体等方面符合搬迁原则的条件下,于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搬迁的老企业名单。
对于为何迟迟没有搬迁的质疑,经信委负责联创集团搬迁的联络人佟建渤称,2008年联创集团与土耳其某公司投资合作在莱西建设新项目,确定方案后原计划将工厂改址至莱西,而2008年下半年开工建设之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土耳其的合作公司出现资金问题,造成新厂建设资金短缺,致使搬迁一度停滞,2009年该项目合作彻底破裂,其间联创集团企业主体变更多次,与国内几家企业的谈判合作均未成功,与此同时,2009年,海岸阳光小区居民开始入住小区。2010年,联创集团被青岛城阳区某民营企业收购,其搬迁选址范围为五市两区。
对于企业搬迁的复杂性,佟建渤称,由于联创集团内有职工2000多名,不能立即关停工厂,而包括项目论证、制定搬迁方案、费用测算和安置企业员工等在内的一系列搬迁程序的运作和企业本身资金链的问题导致搬迁具体时间的不确定,佟建渤称,目前新项目正在论证过程中,联创集团既要保证投资合作的正常进行,又要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还需保障内部员工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