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头条评论
谁来纠正“自查自纠”的故宫
  • 2011年08月04日 作者:
  • 【PDF版】

    故宫方面的内部处罚究竟是轻还是重,只是表明故宫方面对事故的认识,并不能取代应得的行政问责。我们有必要问一问,故宫博物院是否该承担管理失职的责任?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在宋代哥窑瓷器受损被曝光之后,故宫的工作效率大增,不但迅速查清了事故原因,也很快给出了处理结果。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3日发布消息称,根据有关规定,故宫博物院对损毁事件的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对负有领导责任的该部门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或许在故宫方面看来,这个事件应该就此平息了,但“自罚三杯”的内部处理又激起了新的舆论波澜。国家一级文物碎成六瓣,在以守护文物为主要职责的故宫博物院应该算重大责任事故了,而给予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却是如此温柔,公众怎么能感受到故宫方面的“痛心”,又怎么相信他们“将汲取此次事件的沉痛教训”?

    在这个事故的后续处理上,故宫不仅没有挽回信任,反而加深了公众的担忧———一直在“自查自纠”的故宫博物院还有没有管好故宫的能力?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是否应该给予其应有的问责?

    据说,故宫方面制定的处罚结果依据了一个内部“不便公开”的《藏品管理规定》,这再次证明了故宫在管理上的神秘化,即便舆论监督也很难触及这个死角。两个多月以来,故宫连续整出“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引得群情激愤,尽管如此,它面向社会监督的宫门依然是紧闭的。由这种傲慢的姿态也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公众的心态,无非就是故宫的事情故宫来处理,“干卿何事”。

    众所周知,故宫文物都是国有的,故宫博物院不过是代全体国民行使看管之权,可是看门人现在有了主人的心态。无论出了什么样的事故,看门人都是关起门来处理,主人被隔在外反而有诸多不解。一个由国家全额财政拨款的公共事业单位,好似游离于社会行政管理之外,也不知信息公开为何物。事故曝光之前隐瞒二十多天,事故曝光之后的解释颠三倒四,甚至让外界产生了文物被掉包的质疑。种种过失只是内部科研人员的失误吗?我们有必要问一问,故宫博物院是否该承担管理失职的责任?

    从最近几起事故的处理结果看,故宫的处理手法全是“抓小放大”,领导没有任何问题,全是属下无能,然后重重地举起,轻轻地落下。其实,故宫方面的内部处罚究竟是轻还是重,只是表明故宫方面对事故的认识,并不能取代应得的行政问责。固然,展品失窃和文物受损都不算人命关天的事故。但故宫博物院的性质决定,一旦出了类似的事故就相当于煤矿上的矿难、铁路上的出轨,必须有负责人为此承担行政问责。故宫博物院作为文化单位,不能漠视基本的行政伦理。

    故宫博物院深陷“自查自纠”之中,已经不能自拔,现在只有外力才能打破这种局面,除了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公众的监督不可或缺。要打破故宫的神秘和与世隔绝,就应当先向外界打开一扇窗。不知故宫博物院能否仿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也建立一个信息公开的平台,让公众清楚地知道里面的文物有多少,是如何被管理的,也免得新闻发言人再以“不负责业务”搪塞公众质疑。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鬼子进村”成旅游项目
遏制食用油涨价应先从上游减压
>>声音
官员“艳照门”背后的权力“护短”
谁来纠正“自查自纠”的故宫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