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济增长向好,工业用电量却降下来了
山东经济调到“省电模式”
  • 2011年08月05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杨传忠 崔滨 实习生 原玥 张肖艺

    1-6月份,我省GDP同比增长11.1%,与之相对的工业用电量的增幅只有11%。自2010年开始,全省工业用电量增幅便一直领跑GDP增长,成为观察我省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今年一季度,我省的工业用电量还处于同比增长16.6%的高位,高于11%的GDP增幅5.6个百分点。是经济增长后劲乏力?还是山东经济转调成效初现?工业用电量的“万花筒”中,折射出一个“省电模式”的山东经济。

    用电量尤其是工业用电量,既是观察社会经济的“晴雨表”、“风向标”,又是一柄有透视功能的“万花筒”。透过它,既能看到经济的结构,也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的内涵。一般来说,GDP增幅与工业用电量增长之间,是正相关的线性关系,特别是对于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业、重工业发达的山东来说,工业用电量的大幅增长,往往预示着经济走势的繁荣向好。

    而7月27日公布的山东上半年经济运行公报显示,1-6月份,我省GDP同比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为14.1%;而与之相对的是工业用电量的增幅,也只有11%。这是自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一季度以来,我省工业用电量增长少有的与GDP增幅平行。

    晴雨表>>

    用电量增幅透出反转信号

    对于我省主要的供电单位山东电力集团来说,山东工业用电量的增长不仅仅意味着自身的效益向好,更重要的,在一连串红色向上的工业用电量箭头背后,是遍布齐鲁大地的工厂、车间热火朝天生产、全省经济强劲增长的蓬勃景象。

    然而,当时间回到2009年,彼时的山东,正经受着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考验。在当年全省工业用电的增幅表格中,1-2月,全省工业用电同比增幅为-11.28%,滑坡之大多年罕见。

    与此同时,2009年一季度,山东的GDP增幅仅为7%,相比2008年同期回落了7.1个百分点,跌入近5年来经济增长的最低谷。3日,山东电力集团发展策划部专业工程师谢红涛告诉记者,在传统工业大省的山东,工业用电量与GDP增长,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同样,也正是工业在2009年的强劲反弹,才拉动我省经济走出危机的阴霾。

    2009年3月份开始,我省的工业用电量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态势。谢红涛向记者出示的2009年全省各大工业行业用电增幅表中,当年二季度开始,我省金属冶炼及锻造、化工、装备制造以及纺织等产业的用电量明显增加,正是这些我省支柱产业的用电量增长,拉动了山东经济触底反弹。

    到7月份,我省工业用电量完成206.13亿千瓦时,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近8成,同比增长达6.7%,呈现全面复苏的态势。正是在工业强劲增长的带动下,2009年上半年,我省GDP增长已经回升到9.9%,触底反弹的格局基本显现。

    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省工业用电量的增幅便一直领跑各项经济指标,到2009年底,山东工业用电量的增长,已经从年初的-11.28%,达到了年末的正29.2%,并带动全社会用电量在11月份突破了传统的夏季用电高峰的负荷。

    同时公布的2009年山东统计公报显示,当年,我省经济在经历了GDP增长7%“见底”———9%“企稳”后,成功实现了全年同比增长11.9%的“V”形反转。

    而山东省经信委电力运行处的数据则显示,自2010年开始,全省工业用电量增幅便一直领跑GDP增长,成为观察我省经济运行的“晴雨表”。直到今年一季度,我省的工业用电量还处于同比增长16.6%的高位,高于11%的GDP增幅5.6个百分点。

    但在随后的3个月中,我省工业却放慢了高速增长的脚步,与上半年GDP的增幅,一同回到了11.1%的水平线上。山东省经信委电力处的数据显示,1-6月份,全省工业用电量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了6.94个百分点,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而且也落后于山东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速。

    山东经济在向好,衡量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工业用电量却下滑了。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风向标>>

    耗电大户们的省电秘笈

    2010年下半年,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我省的水泥、化工、有色等高耗能行业,屡屡成为用电高峰、供电紧张时“有序用电”“优先光顾”的行业;而今年6月份,按照国家发改委决定,我省差别性上调了大工业、中小化肥生产等高能耗产业的用电电价,看似微不足道的每千瓦时提高3.07分,带来的是全省高能耗产业用电成本增加86.2亿元。

    政策性的成本增加让价格杠杆的作用逐步发挥,耗电大户们开始寻求自己的“省电模式”,用最少的电创造同样甚至最高的价值。8月2日在青岛召开的山东电力客户委员会会议上,我省主要用电大户的工业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大家相互交流的一个共同话题就是“节能增效”,争相晒企业的省电秘笈。

    “我们先后进行了‘油改电’等多项节能改造,从领导到每一个职工,每个人都有节能减排的考核要求,总裁常德传是节能减排第一责任人。”与会的青岛港集团副总裁焦广军表示。近7年来,青岛港共节电8218万千瓦时,相当于10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总量。

    用电大户济钢集团的节能技术则更胜一筹,炼钢属于高耗能产业,为了降低能耗,济南集团利用二次能源发电,建成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炼钢蒸汽余热发电等节能技术,“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节能69.95万吨标准煤,相当于省了6亿多的电费。

    “目前,我们已经与山东电力的节能服务公司签订了协议,开发‘节能财富’,建立完善的能源成本专项统计系统。”济钢集团技术人员张蒙告诉记者。他所说的签约公司是山东电力集团今年3月才成立的山东彩虹节能服务公司,一改传统的多卖电营收方式,反而改卖节电技术。

    济南新华能源实业有限公司已经尝到了“节能增效”的甜头,徐经理告诉记者,上月在节能服务公司的指导下,公司将“大马拉小车”的两处风机进行了改造,预计一年半的时间就能节电209万度。

    “大部分企业都有节能空间。我们现在是让企业一度电掰成两份用,让一度电创造它最大的价值。”山东彩虹节能服务公司负责人卞峰表示。

    (下接B4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经济调到“省电模式”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