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妻子患精神疾病十多年 上大学的女儿又染重病
郑军:打零工撑起一个家
  • 2011年08月05日 作者:
  • 【PDF版】

    郑军在喂女儿喝水。

    文/片 本报记者 范少伟

    乐观懂事的女儿一天天长大,考取了理想的大学,郑军一家三口过得虽不是太富裕,也还幸福美满。但在2008年,女儿郑雪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家人沉浸在喜庆当中。但随后几天,郑雪身体突感不适,灾难降到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 

    医生诊断郑雪患有“脱髓鞘神经多发性硬化”,刚开始犯病时还可以缓解,随着犯病次数增多,病情也越来越严重,父亲郑军看着虚弱消瘦的孩子心如刀绞。郑雪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十多年了,郑雪从小到大的生活基本上都由父亲照顾,谈到女儿近期的身体情况,郑军眼圈红红的,几度哽咽。

    为照顾女儿,父亲整晚都睡不着觉

    4日上午9点左右,天气并不是很热,听到父亲买菜回来开门的声音,坐在客厅沙发上的女儿费劲地抬起了头,眼睛向门口看了看。郑军每次出门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办完事后就会匆匆赶回家,因为孩子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十多年了,需要照顾,女儿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说话,身边也离不开人。

    “7月27日刚出院时神志不清,这两天还能听懂我说的话。”郑军拉起女儿的手疼惜地说,女儿的右手肌肉萎缩,抬不起来,左手也没有一点力气。女儿每天早晨7点起床,郑军把女儿抱到客厅的沙发上,端盆水给她洗脸、刷牙、扎辫子。女儿的头发一直很长,郑军说,虽然他扎得不如女儿扎得好看,但女儿现在生病,自己也不想把她的头发剪短。 

    郑雪的床边放着一个躺椅,这是父亲晚上休息的地方,每天晚上,郑军要照顾女儿翻身、喝水,整个晚上基本上都睡不着觉。“最近几天晚上,小雪经常自言自语。”郑军说,孩子的病影响到大脑,经常神志不清,自己也不知道说的什么,听到女儿说的话,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郑军家里,孩子的母亲在客厅里走来走去,看上去不太关心我们在说什么。郑军告诉记者,孩子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十多年时间了,刚出院没多长时间,目前还不知道孩子的病情这么严重。家里的桌子上、电视机上放的全都是药,母女两人吃的药加起来有二十多种。

    大学刚上完,女儿的病却越来越严重

    23岁的年龄,如花一样的季节,但郑雪每天要与病魔做斗争,忍受着痛苦的煎熬。“2008年孩子得病的时候在医院看好了,但在上学期间经常复发,现在大学刚上完,病情却越来越严重。”郑军看着孩子,眼圈红红的,四年的时间孩子住了10次医院,身体刚刚恢复一些又复发,每次治疗后,孩子都留有后遗症。 

    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十多年了,郑雪从小到大的生活,基本上都是父亲照顾的。郑雪在育才中学上学时,父亲担心她营养跟不上,每天在家做好饭后骑车给她送去。“她母亲身体不好,我觉得孩子得不到足够的母爱,总想把孩子照顾得更好一些。”郑军有点自责地说,是不是太疼爱孩子,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才得这种病? 

    看着孩子憔悴虚弱的脸庞,郑军几度哽咽说不出话来,强忍着泪水没有流下来。“雪雪,听到爸爸说话了吗,再喝点水吧。”郑军扶着女儿的肩膀说,雪雪很懂事听话,虽然有些内向,但知道父亲不容易,从小到大没用太操心。

    坚持打零工,再苦也要把女儿的病治好 

    郑军几年前在济宁市城区的一家企业下岗后,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孩子的母亲有病离不开人照顾,工作不能离家太远。”郑军说,孩子看病花了十几万元钱,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又向亲戚借了些钱看病,但女儿的病还没有明显好转,郑军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郑雪得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复发缓解型,治疗除用激素外,还可用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及进行血浆置换疗法等,但彻底根治很难,主要是控制病情进展和防止复发。 

    “郑军家的情况我们知道,居委会为他们办了低保和大病救助。”津浦街社区居委会主任徐昕告诉记者,郑军很不容易,孩子和妻子的身体都不好,每逢过年过节,居委会都会去他家走访慰问,希望能给他们一些帮助。 

    “生活还是要过,我垮了,孩子和她妈怎么办呢?还都要靠我呢。”郑军叹了一口气酸酸地说,就盼着孩子的病情能好转。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军:打零工撑起一个家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