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现在得到的比3万还要多
本报记者对话拾金不昧拾荒老人涂行善
  • 2011年08月05日 作者:
  • 【PDF版】

    往期报道的版样。

    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本报记者 黄广华 本报见习记者 韩伟杰

    7月29日,本报以《七旬拾荒夫妇3万现金还失主》为题报道了七旬拾荒老人涂行善夫妇拾金不昧的事迹。他们在捡来的破烂中发现了3万元现金。面对这辈子都没见过的“巨款”,老两口二话没说,原封不动地还给了失主一事。 

    7月30日,拾荒老人涂行善夫妇拾金不昧的事迹一经报道就引起社会关注。29日,金乡县有关部门前去探望涂行善老人。本报同时作了题为《“不用看望我,不值当的”》的报道。

    8月4日,涂行善老人的事迹引起我省读者关注的同时,也传到了老人的家乡河南。河南多家媒体对老人进行了采访报道。为了实现老人“想见见孙子”的愿望,本报联合河南相关媒体,将老人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一家人接到了金乡,同时,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来到金乡看望慰问老人。本报为此作了题为《幸福泪》、《圆梦》、《天伦》一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13年前,迫于生活压力,61岁的河南夏邑县农民涂行善与老伴各自骑着一辆小型三轮车来到金乡,开始在异乡的拾荒生活。今年7月24日,他们从捡拾的垃圾中发现了“一辈子都没见过的那么多钱”,三沓用橡皮筋捆住的百元大钞。“七旬拾荒夫妇3万现金还失主”经本报连续报道后,涂行善夫妇拾金不昧的事迹迅速传开。随后,老屋通了电,电风扇有了,电视机有了,儿孙也来了……面对这些,老人说了一句话:“我现在得到的比3万还要多。” 

    ● “我就知道,掖起来别人的钱不行”

    记者:屋里什么时候通的电? 

    涂行善:31号,你们来之后的第三天,镇里就来人给扯上了电线。第二天,又给送来了电风扇和电视机。 

    记者:电视看着怎么样? 

    涂行善:那可是好了。以前屋里见不着灯亮,电视也就是去别人家看一会,还不知道演的是啥,现在就好很多了。 

    记者:刚捡到钱的时候想过会有这些吗? 

    涂行善:咦,哪想过这些!捡到钱的事一开始就我和我老伴两个人知道,看见钱不过两个小时就给人家送过去,还钱的时候也就我们三个人知道。和他(失主杨艳军)认识四五年了,给他还钱的时候才知道他姓杨。过一天,他拿着东西来我家里时,街坊邻居才知道。 

    记者:没跟任何人说,也没跟儿子说一声吗?

    涂行善:说这干啥! 

    记者:你不觉得3万块钱也可以拥有这些吗?

    涂行善:就根本没这么想!捡到钱时不知道是3万,就看见捆得好好的3沓。还和老伴开玩笑说,看看这下转了,有钱了。但还是得抓紧给人家送去。他(杨艳军)是个生意人,不容易。 

    记者:村里人说你本庄上的垃圾都不捡,给你点值钱的废品也不要? 

    涂行善:不要。别人能卖钱的我不要,不是自己捡的也不要。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哩,何况人呢?

    记者:医生说要给你免费治腿.

    涂行善:咦,治啥!不能让公家再花钱了。人家给这个方子,带上磁铁就好多了。以前不能走,阴天下雨就疼,夏天都得烧个火盆烤,现在好多了。

    记者:医生说不做手术的话就会很危险。 

    涂行善:唉,年纪大了,活到哪算哪,不能再花国家的钱了,穿着这个袜子就挺好。 

    记者:你不觉得这些都是你应得的吗? 

    涂行善:不要求这个,也不觉得这是俺应得的。我就知道,掖起来别人的钱不行!到这个年纪,只想着上集捡点垃圾卖钱,捡点吃点,混着过就行。

    ● “抱怨啥?命运就是这样”

    旁白:河南夏邑县北镇乡涂庄刘集大队。老人脱口而出说出了自己家乡的地址,虽然不识字的他写不出是哪几个字。离家十三年,没能日日守护的孙子都已长大了,两岁零两个月的小孙子也只见过两次。8月3日,当儿媳抱着小孙子进门时,老人毫无预兆地哭了起来。 

    记者:刚才看见孙子进来您就哭了。 

    涂行善:难受,想得慌。上次见面,他还不会说话。一眨眼就长这么大,能自己跑了,心里很激动。 

    记者:有多久没见到孙子了?

    涂行善:差不多一年了。去年过了八月十五回家的,呆了几天,收完家里的棒子就回来了。小孙子出生时,我回去过一趟,老伴只从照片上见过。 

    记者:当年为什么离家呢?

    涂行善:那个时候家里穷,没钱。给三儿子娶媳妇,都是亲戚朋友凑的钱,三千的,四千的。他们借钱的时候都说能还就还,还不上就不要了,但我不能不还啊。儿子结完婚,我们老两口就从家里出来了。 

    记者:出来都做了些什么? 

    涂行善:本来是想来金乡提蒜薹的。我们俩骑着三轮车,骑了两天,晚上就停下睡一会儿。到了这发现根本不会提,70天赚了700块钱。没别的活路,就拾破烂卖钱。

    记者:当时欠了多少钱?

    涂行善:有一万多。来到金乡头七八年就是赚钱还钱。说实话,吃饭哪里见过油啊,就是喝碗面条,馒头都不舍得吃。也就这两年才开始好转了。 

    记者:没有想过在家里捡废品赚钱吗,离家人也近。 

    涂行善:没想着回家,让老家的人看见自己捡垃圾,笑话。对孩子影响也不好。以前没孙子不回去,现在有孙子更不能回去了。 

    记者:但是,你们现在过得很辛苦啊。 

    涂行善:唉,一辈子都是要饭,现在还是要饭。没享过福,年轻的时候就是南北地跑。十八九岁就从家里出来,去南京深山里砍柴,一担柴就卖8毛钱。老伴进了门也是苦,在家里编席子,种地。 

    记者:就不想孩子吗?

    涂行善:哪能不想小孩啊。家里3个孩子,老大从小得病,先是得了破伤风,12岁的时候又得了白血病,哪里都跑到了,也花得没钱了。医生说,得这病有钱也治不了。

    记者:过得这么苦,抱怨过吗? 

    涂行善:抱怨啥?命运就是这样,都得靠自己。 

    记者:听说您每年还给儿子钱,是吗? 

    涂行善:老三家两个孩子上学,我省下三四千给孩子上学交钱。这就是你疼我,我疼你。回家的时候从来没给他们买过啥,去年回去买了一块钱的糖,没啥能给他们。 

    记者:自己存点钱不好吗?留下来看看腿,过得好一点? 

    涂行善:唉,年纪大了不享那个福。哪一天到头,哪一天就走了。

    记者:儿子说,您经常教育他们,也这样跟孙子讲道理吗?

    涂行善:没有,没怎么说过。他(大孙子)倒是经常管着我。出门的时候他就说,爷爷路上看着车,走路多小心多注意。 

    记者:想过大孙子以后什么样吗? 

    涂行善:人变化快得很。不过,他走路倒是稳稳当当地,不像有些小孩那样野,以后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 “什么时候都是好人有好报”

    旁白:被村里人赞为“样样好,啥事都好”的涂老汉因为拾金不昧成了媒体追逐的“名人”,媒体和政府部门的接连到访让涂行善夫妇没有时间去捡垃圾。面对媒体的长枪短炮和政府部门的多番慰问,涂老汉乐呵呵地接待着,但面对如此多的关注,老人饱经沧桑的脸上仍不免迷茫。

    记者:这么多记者来,会觉得烦吗? 

    涂行善:烦啥?又不是做了坏事,你们来是要把好事传出去。 

    记者:传出去您就是名人了。

    涂行善:不出那个名。不管别人怎么说,我的思想不会拐弯,像捡了钱当时放到自己口袋里,也没人知道。我不能那么做。

    记者:儿子儿媳都想让您回家,您又那么想见孙子““

    涂行善:不回去。不想给他们添负担,现在能动就不花他们的钱,不问他们要吃的。

    记者:您相信好人有好报吗?

    涂行善:什么时候都是好人有好报,作恶的只是一时享福,没有长久的。 

    记者:您现在还有什么心愿吗? 

    涂行善:没有了,现在得到的远远超过3万块钱。(停顿了一下)生活还要继续过,我觉得捡点垃圾卖点钱,够我和老伴吃就行了,就觉得很幸福。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现在得到的比3万还要多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