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在黄河五路体验修自行车
看似简单,干起来不容易
  • 2011年08月05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张凯

    8月2日,记者来到黄河五路,体验了一把自行车修理工。看似简单的修车工作,却把记者累得够呛。虽然又苦又累,但记者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这也是此次体验的最大收获。

    阴晴都得出摊,遮阳伞成了雨伞

    8月2日上午9点,记者和修车工许希文师傅一起出摊了。一辆旧式人力三轮车,一顶太阳伞,一把看上去很旧的竹椅,还有车胎、车座、工具箱等,这些就是许师傅的全部家当。

    在黄河五路滨州学院南面的人行道上,记者撑起太阳伞,许希文师傅则把修车工具放到地上。因为天气阴雨,本用来遮阳的伞成了记者和许师傅避雨的好工具。

    许师傅告诉记者,“这个地方学生多,修自行车的人也比较多,但随着社会发展,现在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从2009年开始,我的业务拓展到了电动车的简单修理,如果不这样,生意很难做。”

    修车师傅补胎不用5分钟,记者忙了15分钟

    9点45分,记者等来了第一份修车任务。一个学生模样的男生推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来到修车摊前。问清楚原委后得知,原来车子的后胎被扎了。“小张,你试试吧”,徐师傅向顾客介绍他新来的“助理”。按照许师傅事先教授的,记者开始给自行车补胎。

    这是一辆九成新的山地自行车,要补胎得先把车倒立在地上,还好自行车比较轻,记者很轻松地把车子倒立在地上。接下来要做的是把车胎和车轮分离,这时就必须用到撬棍。由于车胎没气比较瘪,这活做起来还算容易。要补胎,首先得找到漏气点,在徐师傅事先准备好的水盆中,记者开始找漏气点。“这样不行,你得把它记下来”,终于找到了漏气点,却一时兴奋忘了标记,许师傅提醒记者必须得标记出来才便于修补。

    标记漏气点、磨胎、贴胶布,一番折腾下来,记者汗流浃背。尽管是阴雨天,但汗水还是止不住地往下滴。

    第一份修车任务终于别别扭扭地完成了,许师傅评价记者说:“大学生看来动手能力一般啊,一个车胎补了15分钟,我最快的时候补一个胎不到5分钟。”顿时,记者的脸上一阵发热,但也暗下决心,以后多学学手工。

    第二份修车任务显然有些容易———换蹬脚,谁料事情并没有想得那么简单。这是辆比较破旧的自行车,右侧蹬脚部分已脱落,得先拆下来才能换上新的。生锈的螺丝怎么也拧不动,满头的汗水已经冒出,但螺丝还是拧不下来。

    见“徒弟”难以完成任务,好心的许师傅伸出了援手。最终蹬脚还是被许师傅拧了下来。

    一上午没修几辆车,已经累得够呛

    虽然上午来修自行车的人不多,却把记者累得够呛。修车不但要有好技术,仅零件安装就很让人费脑筋。一辆电动车换后轮胎,拆下来一大把零件,但安装时却怎么也不记得哪个该安在哪里。

    最后,许师傅告诉记者:“生活不易,劳动更不易。这样的修车生活我已经过了11年,为了生存我还会继续在路边一直修下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似简单,干起来不容易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