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日照8月10日讯(记者 张照朋) 今年春天,一头长达20米、重达15吨的长须鲸搁浅日照海域,并被制作成两套标本,存放在日照市水产研究所院内。经历了旱天、阴雨天以及台风“梅花”,8月10日,记者再次探访鲸鱼标本发现,它们已经发霉、发臭了。
10日,记者来到距日照市区约12公里的日照市水产研究所,刚走近放置标本的研究所大楼中间空地,一股刺鼻的恶臭迎面扑来。两套标本仍然像之前一样放置在空地的支架上,分别用两块巨大的篷布遮盖着,还用麻绳捆绑着砖块压在篷布上作为固定。
当记者走进篷布下不大的空间里发现,由于放置时间较长,标本与支架之间结了不少蜘蛛网,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灰尘。篷布里面要比外面热很
多,而且有点潮湿。
记者在位于北边的鲸鱼皮标本处看到,这个标本的尾部,表面出现了大量白点和黑点,仔细观察发现,是大量的毛状菌类,用手一摸就会脱落一层散发着霉味的粉末。标本外皮的腹部和尾部,多处表皮开裂,最大裂痕长约30厘米,宽5厘米,里面裸露着用来填充鲸鱼皮的白色泡沫。鲸鱼皮表面的涂层也出现大量裂痕。
鲸鱼骨架标本的保存情况也不容乐观。十几块原本白色的骨骼,表面也像鲸鱼皮一样,长了许多褐色霉斑,严重处已经腐烂成黑色。与篷布接触紧密的鲸鱼脊梁和鱼鳍骨骼部位,散发着臭味。
记者来到位于研究所办公大楼二楼的办公室,表明来意后,一名工作人员以未接到海洋渔业部门的采访通知为由,拒绝接受采
访。
记者随后拨打了研究所电话询问鲸鱼标本相关情况。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从鲸鱼标本制作完成以来,就一直放置在露天场地,原因是制作完成后标本还不太稳定,这样利于标本的风干。这名工作人员介绍说,刚开始时想在研究所建专门存放标本的展厅,但是现在还未出台具体方案。
当记者询问为什么会出现标本表面长毛、腐烂等损坏现象时,该工作人员称自己不负责标本的处理和保存工作,对具体情况不了解。